導讀:當一個人受傷、手術或燙傷、燒傷,傷口開始愈合,出現疤痕時,疼痛會明顯減輕,但是刺癢的感覺卻接踵而來,尤其是出汗或天氣變化時更會感到奇癢。本文我們將來了解一下,燒傷傷口的處理方法。
燒傷的原因
1.熱力燒傷:多見于日常生活和意外事故。
2.化學燒傷:多見于由化學物質(酸、堿、磷等)引起的意外事故。
3.電燒傷:多因違反操作規程或缺乏用電知識而發生的意外事故。可根據受傷時條件分為:①電接觸燒傷:人體某部位觸電后,電流通過人體而致傷,其燒傷部位有進口創面和出口創面;②電弧燒傷:人體接近高壓電后,瞬間產生的電弧和衣物接觸后引起燃燒而致燒傷
深度估計:
Ⅰ度燒傷:損傷表皮淺層.表皮紅斑狀、干燥、燒灼感,3~7天脫屑而不留疤痕。
Ⅱ度燒傷:分為淺Ⅱ度和深Ⅱ度燒傷。
淺Ⅱ度燒傷:表面見大而飽滿水泡,水泡破裂后創面腫脹、發紅、滲液較多,患處劇痛,若無感染2周可愈,不留瘢痕,可有色素沉著。
深Ⅱ度燒傷:表面見水泡小而扁薄,感覺稍遲鈍,表皮剝脫創面淺紅或紅白相間,滲液少,腫脹明顯,若無感染,3~4周可愈,留有瘢痕。Ⅲ度燒傷創面無水泡、臘白或焦黃,觸之如皮革樣,甚至炭化、感覺消失,創面稍大常難以自愈。
燒傷傷口應如何處理?
迅速脫離熱源,簡單包扎或覆蓋創面以減少污染,鎮靜止痛,保持創面清潔,面積較大時可用冷濕敷(用冷水沖洗)。Ⅱ度以上燒傷需進行創面處理。
燒傷清創:重癥患者應先抗休克治療,休克好轉后可實行,燒傷清創應剪除傷處毛發,指(趾)甲、清洗周圍健康皮膚,對創面進行消毒,去除創面附著物。
包扎方法:較小面積燒傷,清創后,可用促進組織生長外用敷料及油紗布覆蓋包扎,外用2~3cm厚的棉墊(吸創面滲液,使創面干燥,防止感染),至外敷料濕后換藥。
暴露療法:創面清創后暴露于空氣中,常用于大面積燒傷、頭面部、會陰部燒傷。
植皮:對深Ⅱ度和Ⅲ度燒傷面積較大時用此法。
處理感染創面:首先引流和清潔創面,去除壞死組織和感染區痂皮,直至暴露新鮮肉芽創面,使其在一個清潔、無菌的環境生長,根據不同感染選用不同抗生素治療。
百濟護理師溫馨提醒:一般情況下燒傷傷口均可先用大量清水沖洗,創面上一般不主張外涂任何藥物,尤其是紅汞、龍膽紫等有色的外用藥,以免引起汞中毒,影響對創面的觀察及深度的判斷。可用清潔被單包扎或覆蓋,條件許可時,用消毒敷料包扎,以免受污染和繼續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