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瘡是年老體弱、長期臥床、營養不良、消瘦、神經系統疾病及危重病人的常見并發癥,其防護一直以來是臨床護理工作的難點,對于褥瘡創面的處理近年來提出以濕潤為主的封閉式治療方法,由此而推出了一些新型敷料——康惠爾敷料。
治療方法
康惠爾系列敷料應用于褥瘡臨床治療的主要有:潰瘍糊、潰瘍貼、清創膠及滲液吸收貼。實驗組根據創面的不同階段進行不同處理并選擇合適的敷料。
分泌物較少且無感染,肉芽組織較新鮮的紅色基底創面24處,用無菌生理鹽水棉球輕柔擦拭創面及周圍皮膚,待干,涂上潰瘍糊,選用比創口大1~2 cm的潰瘍貼覆蓋創口。有膿性分泌物但未形成膿痂,周邊無壞死組織的創面19處,先用體積分數0.03的過氧化氫溶液清洗創面,再用生理鹽水清洗創面,待干,創面周圍用體積分數0.75乙醇棉球消毒,在創面上均勻涂上清創膠之后,覆蓋滲液吸收貼。
有黑色或黃色膿痂形成且分泌物較多或者有壞死腐肉的創面9處,先進行外科清創,盡量清除壞死組織或較厚的膿痂,再覆蓋清創膠,待膿痂軟化后,再次給予清創并在創面上均勻涂上清創膠之后覆蓋滲液吸收貼。一般1~7 d換藥一次,具體情況取決于創口滲出物量的多少和敷料本身保持的好壞情況而定。
每日觀察吸收貼吸附滲液情況,當敷料顏色由淡黃色轉為奶白色,且部分透明,整個敷料外觀呈大理石花紋或完全透明狀時,證明敷料已吸收飽和,需要更換。或在滲出液已經接近吸收貼邊沿2 cm處時及時更換。如果潰瘍貼周圍出現滲漏,無論敷料顏色有無變化均進行更換。實驗組在治療過程中隨時觀察創面變化,及時換藥。
對照組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4組:使用西藥外敷9例19處;使用中藥抗感染藥物外敷10例15處;使用光療法使創面保持干燥10例18處;使用高壓氧治療包括創面吹氧、創面小袋封閉給氧11例16處。
另外,兩組均給予氣墊床,定時充放氣,以減輕對局部表面的壓迫。翻身時盡量將病人身體抬起,避免拖、拉、推,以防擦傷治療中的組織。對于骨突隆處褥瘡加用軟墊或涼液墊,防止躁動或者強迫體位的病人再次造成創面損傷。經常給予溫水擦浴。加強營養,根據病情給予合理膳食。兩組均連續用至局部紅腫消退,皮膚顏色恢復正常或局部痂皮脫落,組織完全修復為止。
百濟護理師溫馨提醒:如果您想全面了解關于康惠爾敷料的其他相關問題,可以拔打我們的服務熱線400-101-6868,這里有逾百位專業護理師為您進行免費服務。
參考文獻:葛萍 劉有信 《康惠爾敷料治療褥瘡的臨床觀察》 《齊魯醫學雜志》 2010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