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隨著科學的發展,紫外線已經在不同的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紫外線消毒殺菌技術就是其中紫外線得到充分運用的一個例子。紫外線消毒殺菌的原理是利用適當波長的紫外線能夠破壞微生物機體細胞中的DNA(脫氧核糖核酸)或RNA(核糖核酸)的分子結構,造成生長性細胞死亡和(或)再生性細胞死亡,達到殺菌消毒的效果。本文提供幾種紫外線消毒殺菌效果的檢測方法,供相關人員參考。
1、物效果檢查法。測的最好方法是采用微生物效果檢測。據消毒的目的和要求選用適當的菌株進行人工染菌后進行監測。當以滅菌為目的時,應采用枯草桿菌黑色變種芽抱ATcc9372株為指示菌,滅菌保證水平應達到10-8殺滅致病性細菌及其芽抱為目的時,消毒保證水平應達到10-3用水消毒效果檢查時可采用大腸桿菌8099株。微生物效果檢查直觀可靠,但操作繁瑣,需專業人員進行,故日常工作中多采用物理儀器和化學指示卡監測。
2、理監測法可用測定中心波長為254nm的紫外線強度儀測定,普通紫外線燈在距離lm處測定,特殊紫外線燈在推薦使用的距離處測定。不足40μω/cm2燈管應當廢棄不得使用。高于70μω/cm2的為合格,介于40~70μω/cm2的燈管,消毒時間應相應延長,通過調整照射時間以達到消毒劑量。
3、學測定法沒有紫外線強度儀的單位可用化學指示卡。測定紫外線燈輻射強度時,將指示卡置于離紫外線燈管處中央位置,照射lmin后根據指示卡變色深度,與標準色塊比較,可知紫外線燈輻射強度是否達到要求。
紫外線的波長短于可見光,肉眼是看不見的。其殺菌力最強的波長是25。~265nm,而形成臭氧最高的波長為、84.onm。因此,不能單憑紫外線燈發出的蘭光強弱和臭氧氣味的濃淡來判斷紫外線的殺菌力。有條件的就應定期測量燈管的照射強度;沒有條件的應建立使用登記制度,逐日記錄使用時間,以便判斷是否達到使用期限。當使用時間超過1000h應更換。雖然此時的燈管還會亮,表面上看也很正常,但實際上消毒效呆已不可靠。紫外線燈管的平均壽命一般為3000~4000h。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紫線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但過度照射紫外線對人體是有害的。許多家長以為攝入紫外線可以彌補孩子所缺的維他命D和鈣,其實這不科學的也不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