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行病學
肺癌,又稱支氣管肺癌。它是一種起源于支氣管粘膜或肺泡細胞的惡性
腫瘤。
肺癌是當前世界各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亦是人類健康與生命危害最大的惡性腫瘤。近半個世紀來,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在逐漸上升,在28個發達國家中,肺癌已成為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死亡原因。估計1985年全世界肺癌發病人數為89萬6千例,占全部惡性腫瘤的11.8%,居惡性腫瘤的首位。美國1990年肺癌的發病率為15.4萬人,死亡為14.6萬人,居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首位。在我國也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就上海市區而言,1963~1965年上海市市區肺癌的死亡率男性為28.5/10萬,女性為11.1/10萬,在
癌癥死因中分別占第4.5位。1976~1979年分別增長為52/10萬和18.3/10萬,男性和女性分別上升82%和65%,在癌癥死因中已居第2位。1989年上海市區男性肺癌發病為2593人,發病率61.9/10萬,居男性惡性腫瘤的首位;女性發病為943人,發病率為19.7/10萬,為女性惡性腫瘤的第3位。可見肺癌已成為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一種最常見的惡性腫瘤。
(二)病因學
肺癌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它與吸煙、職業性因素、大氣污染等環境的關系十分密切,此外,還和機體內在因素如免疫、遺傳、肺內疾患和病毒感染等有一定關系。
1.吸煙
目前已公認吸煙是引起肺癌發生的一個重要因素。研究人員通過大量研究發現,吸煙與肺癌有劑量效應關系,而且吸紙煙的危害大于吸煙斗及雪茄。通過對吸煙者吸入煙霧的化學分析,發現煙霧中含有22種致癌物質,主要是亞硝基類化合物,多環芳香族化合物,動物實驗也證實了吸煙的致癌性。大鼠和倉鼠暴露于香煙煙霧中誘發了呼吸道惡性腫瘤,用煙凝聚物涂抹小鼠和家兔皮膚誘發了
皮膚癌,注射大鼠肺內引起肺癌。
有研究證明,美國報告每天吸兩包(40支)以上紙煙者,患肺癌的危險性較不吸煙者增加65倍;法國報告,每日吸10支紙煙者較不吸煙者患肺癌的危險性高13倍;日本報告,肺癌死亡率的高低與每日吸煙量有關,每日吸煙50支以上者,肺癌死亡率為480/10萬,每日吸煙1~9支者為20/10萬,不吸煙者為17/10萬。由此可以看出,吸煙量對肺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影響之大。
2.職業性因子
現代工業生產中存在許多致癌因子,長期吸入這種致癌因子的人群,其肺癌發病率較一般人口為高,職業性致癌的因子有無機砷,石棉,鉻,鎳,煤焦油,煙炱和煤的其他燃燒物以及二氯甲醚和氯甲甲醚等。而石棉工人發生肺癌的危險性是普通人的6~10倍,煙草與石棉具有協同作用。
3.大氣污染
許多工業發達國家近數十年來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迅速增加,且城市的發病率遠高于農村,這可能與城市工業發展,工礦排出的煙塵廢水含有致癌物質污染大氣和環境有關。此外,機動車輛排出的廢氣,冬季取暖,以燃油或煤為動力的工廠以及工業的廢氣物都加重大氣污染,使肺癌的發病率提高。
4.其他
體內和體外的放射線照射都可引起肺癌。最早發現的職業性肺癌與開采放射性礦石有關,國內曾見云南個舊錫礦礦工肺癌高發的報告。此外,慢性纖維性肺結核及槍傷、刺傷的肺部肉芽組織增生可導致肺的
疤痕癌。肺癌有時在同一家族高發,有人認為跟遺傳因素有關。
(三)病理
1.肺癌的大體分型
肺癌發生于主支氣管、葉支氣管和段支氣管開口以上者稱為中央型,約占60%;發生于段支氣管開口以下者稱為周圍型,約占40%。根據腫瘤的外形、部位和臨床特點,分為如下5種基本類型。
(1)管內型:約占2.7%。腫瘤限于支氣管腔內,可以有管壁受侵。
(2)管壁型:約占7.7%。腫瘤明顯地破壞支氣管壁,并侵入管壁周圍的肺組織。
(3)球型:約占31.8%。腫瘤呈球型,與周圍組織分界較清楚,與支氣管關系不明顯。
(4)塊型:約占57.5%。腫瘤形狀不規則,腫塊大的較多,直徑常大于5厘米,與周圍組織分界有時不清楚,有時還有小衛星灶。
(5)彌漫型:約占0.3%。腫瘤呈彌漫性生長,不形成明顯腫塊。有時可由廣泛分布的小結節組成。
2.組織學分型
(1)鱗狀細胞癌:多為50歲以上男性,發展較慢,可分為高分化鱗癌和低分化鱗癌,中央型較多見,此型約占40%~60%。
(2)腺癌:女性多見。大多為周圍型,約占20%~40%。
(3)小細胞癌:發病年齡較輕,多為男性,惡性度高,生長快,易轉移,此型約占10%左右,對放療和化療較敏感,在各型肺癌中預后最差。
(4)大細胞癌:約占2%~8%。
肺癌的擴散途徑有直接侵潤,淋巴道轉移,血行轉移和種植轉移4種途徑。其中淋巴道轉移是肺癌主要的轉移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