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Hou報告,α干擾素的療效取決于慢性乙肝病人HBV基因型。歐洲病人中,干擾素對A型病人比D型病人療效好,我國病人中,C型比B型療效好。
研究者評價了α干擾素的療效與HBV基因型的關系以及和HBV基因組分子特點的關系,特別是不同基因型HBV發生變異的能力以及HBV C區的可變性。研究包括148例歐洲和中國HBeAg陽性慢性乙肝病人,治療有效定義為HBeAg持久消失。
結果顯示,歐洲病人最常見的HBV基因型是A型(45%,46/103例) 和D型(34%,35/103例)。而中國病人以C型(64%,29/45例) 和B型(36%,16/45例)最常見。A型病人對α干擾素的治療反應比D型病人好, C型比B型好。
治療有效的病人,治療前HBV核心區啟動子變異(CPM)比無效患者常見(P=0.005) 。治療結束時,治療有效者CPM發生率進一步增加(P=0.01),但無效者無增加。A型HBV感染病人CPM發生率比D型高(48%比12%), C型HBV感染病人CPM發生率比B型高(42%比21%)。而治療前后有效者和無效者前C區終止變異(PCM)發生率均無顯著差異,D型PCM發生率比A型高(43%比7%),B型比C型高(65%比33%)。
研究者認為,HBV不同基因型對干擾素的反應不同,取決于HBV C區啟動子的分子特性和C區基因的可變性。干擾素對A型病人療效好,與A型HBV較易發生C區啟動子變異及較少發生核衣殼蛋白變異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