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屑病為一種易復發的慢性炎癥性
皮膚病,頑固難治。臨床表現為初起皮膚上出現淡紅色點狀斑丘疹,繼而逐漸擴大,部分相互融合形成邊界清楚的斑片,搔抓有銀白色鱗屑脫落,露出光滑的薄膜,并有細小的出血點[1]。我科從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了40例銀屑病,在采取藥物治療的同時加強了護理,取得較滿意的療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 臨床資料
。矗袄显\斷的銀屑病患者均為本院住院病人,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最小者18歲,最大者76歲,平均年齡35歲;銀屑病病程最短者2年,最長者15年;其中尋常型31例,膿皰型3例,紅皮型5例,關節型1例。所有患者經過中西醫結合治療及精心護理,均病情痊愈或明顯好轉而出院。
2 護理方法
。玻 藥物護理
2.1.1 中藥外用 外洗:用大黃、黃柏、苦參、冰片、薄荷、大青葉、板蘭根、地骨皮、爐甘石、夜明砂、杏仁、全瓜蔞各20 g,加水5 000 mL煮沸15~20 min,取藥液先薰蒸患處15~20 min,再溫洗或浸浴,每日1次。注意藥液溫度不可過高(以30~37 ℃為宜),冬季注意保暖避風,室溫宜20~22 ℃。所用物品需消毒,每人1份,避免交叉感染。面部熏洗者,治療后30 min才能外出,以防
感冒。藥物外涂:涂藥前每日用溫水或中藥外洗液洗浴,用軟毛巾搓去鱗屑,不宜硬剝,涂藥不宜過厚過多,以防毛孔堵塞。頑固性的皮損,涂藥后宜用紗布包扎或撲滑石粉以保持藥物在局部的作用。面部涂藥時切勿侵入口眼,且不可涂刺激性藥物。注意觀察涂藥后局部皮膚的反應,若發現有皮膚灼熱刺痛或局部腫脹等不良反應時,應立即停藥,并報告醫生處理。
2.1.2 中藥內服指導 根據中醫的辨證施治原則,不同證型的患者所服的中藥湯劑亦不同,而服藥方法是否合理,對藥物療效發揮有較大影響。臨床上,我們根據辨證施護的原則指導血熱型患者中藥湯劑宜偏涼服用,血虛風燥型患者應飯后溫服,其余證型患者中藥湯劑以30~40 ℃為宜,服藥與進食相隔1 h以上。
。玻保 藥物不良反應觀察 雷公藤片系臨床上治療銀屑病常用的一種免疫抑制劑,具有抗炎改善微循環,調節免疫等功能。常見的不良反應有惡心嘔吐、腹痛、
腹瀉、造血系統抑制、全血細胞減少、婦女月經紊亂、肝脾腫大等。故在用藥期間經常詳細詢問患者的反應,定期檢查。若出現上述癥狀,立即報告醫生,對癥治療或停藥。本項觀察,有5例患者出現惡心欲嘔,經加用維生素B6口服,癥狀消失。
。玻 心理護理
銀屑病由于病程較長,反復發作,頑固難治,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因此做好心理護理尤為重要。在用藥前應做好解釋工作,經常深入病房,安慰、鼓勵患者。向患者進行健康知識教育,使其對自身疾病有一定的認識,了解疾病的轉歸及治療的需要。同時介紹治療效果明顯的病例,以此給予患者精神支持,以達到消除顧慮,穩定情緒,增強其治療信心的目的。工作中,護士態度和藹,舉止端莊,對患者皮損狀況沒有嫌棄厭煩情緒,從而建立了良好的護患關系,取得了患者的信任,使之更能積極主動配合治療。
2.3 飲食護理
辛辣刺激性食物、魚腥發物,如公雞、牛、羊、狗肉、煙、酒、檳榔等均可誘發本病,使之病情加重,因此對銀屑病患者需加強飲食指導。除忌食上述食物外,基本飲食應給予高蛋白、低鹽、高維生素的半流質飲食或普食。血熱型患者可食用蓮藕、槐花、苦瓜、絲瓜等清熱涼血之品,亦可用鮮茅根、鮮生地煎水代茶飲,大便干結者宜多吃香蕉、蔬菜或用番瀉葉泡水代茶飲以清熱瀉火通便。濕熱蘊積者要多飲開水,可選用馬齒莧、芹菜、冬瓜等蔬菜,宜常食綠豆湯、赤小豆粥、薏苡仁粥、山楂、西瓜等以清熱利濕健脾。血虛風燥者可服用肉皮凍、龍眼肉、大棗、核桃、蜂蜜、瘦肉、百合雞湯等以養血補脾。熱盛傷陰者應給予營養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牛奶、豆奶、雞湯面、綠豆粥等,多飲開水或鮮果汁以清熱養陰。
。玻 皮膚護理
做好銀屑病患者的皮膚護理可加速其皮損的恢復,并能有效地防止感染及復發。指導患者搞好個人衛生,勤剪指甲,忌搔抓皮膚,保持皮膚清潔,忌用過燙熱水、鹽水、肥皂水等清洗,宜用溫水清洗,勤換內衣褲,穿寬松柔軟的棉織品內衣褲。平時要避免接觸刺激性物品,如,染發燙發劑、發膠、油漆等,皮損處禁止進行靜脈穿刺及使用膠布粘貼。發作期患者不宜用刺激性藥物以免引起同形反應,可在皮損處涂濃度低、性質溫和的黃連膏。膿皰型患者忌用熱水清洗,換藥時嚴格遵守無菌操作;結痂者不宜過早將痂揭除,防止繼發感染。對于熱盛傷陰的重證患者除做好一般皮膚護理外還要注意五官、外陰以及肛門部衛生,每2 h翻身1次,防止發生壓瘡。
。玻 病情觀察
觀察患者皮疹分布的部位、顏色、大小形狀、鱗屑多少、皮損瘙癢程度以及面色、睡眠、舌象、脈象、二便等情況。尋常型患者要觀察有無同形反應及出血點現象。膿皰型患者,尤其是泛發性者要嚴密觀察患者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生命體征的變化,是否伴有關節腫脹、疼痛,換藥時注意皮損處有無感染征象。關節病型患者則要重點觀察患者關節紅腫、疼痛以及活動情況,關節是否有強直、畸形,大關節是否有積液。紅皮病型患者除定時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外要注意觀察患者口腔、鼻黏膜充血、發紅的程度,是否伴有全身癥狀如頭痛、畏寒、發熱、關節痛等。若突然出現全身皮膚彌漫性潮紅,大量脫屑,并伴有發熱等癥狀時應立即報告醫生,積極配合診治。
。玻 出院康復指導
出院后需繼續服藥治療2個月,以鞏固療效防止復發,注意消除慢性誘發性感染灶,如咽炎、扁桃腺炎等。避免飲酒、喝濃茶、食魚蝦、牛羊肉、狗肉及刺激食物。沐浴適度,切忌燙洗(水溫以30~37 ℃為宜),平時做到起居有規律,保證睡眠,保持心情舒暢,避免不良刺激。
。 體會
銀屑病是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等多種原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遺傳病,屬免疫介導性疾病。病情遷延時久,纏綿難愈[2]。因此,在護理中有如下體會。
。常 注重
用藥指導,促進療效提高
在用藥過程中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能有效地減輕患者的不適,增強患者對藥物治療的依從性。同時指導患者正確使用外治藥物,能讓藥物在皮損處發揮更好的療效,避免了用藥不當而導致療效不佳或皮損加重的現象。
。常 加強心理指導,增強康復信心
由于本病確切病因尚未完全清楚,治療尚無公認特效療法,各種治療難以阻止其復發,因此,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慮、悲觀心理,而這些不良情緒又可促發或加重本病。因此,護理中應對每一個患者的情況進行全面了解,針對不同心理狀態進行心理疏導,盡力消除患者不良情緒,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
。常 做好健康教育,提高生活質量
本病可因飲食不當而誘發,因此護理中特別強調飲食的宜與忌。另外,患者的主要表現特點是皮膚上紅色丘疹或紅斑上覆蓋多層銀白色鱗屑,故皮膚護理亦十分重要。做好皮膚護理,能有效減少皮損部位的不良刺激,促進愈合。由于本病易復發的特點致使患者緩解出院后,仍有很大的心理壓力。對出院患者進行詳細的生活起居,飲食調理指導,提醒患者注意避免生活環境中多種可能的誘發因素尤為重要。通過對患者進行多方面的健康教育知識宣講,可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更注意養生保健,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來源:《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年6月3卷3期;《40例銀屑病患者的護理》;蔣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