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2月我們用阿昔洛韋并氦氖激光照射治療帶狀皰疹120例,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120例病例中,男62例,女58例,年齡16~75歲,45歲以上72例,占60%。其中25例發病前有勞累、受涼、
感冒等病史,5例有全身性疾病(如
系統性紅斑狼瘡、
銀屑病等),其余無明顯誘因。病例病程1~45天,平均30天。病變分別分布胸背部59例,三叉神經分布區54例,其它部位7例。主要表現為:出疹前有輕度身體不適,在出疹部位往往有皮膚過敏、燒灼感、皮膚刺痛或神經痛等,皮疹沿單側外周神經分布,呈聚集性成簇的水泡性損害。將上述12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組在年齡、癥狀、病程、皰疹分布等方面差異無顯著性。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采用阿昔洛韋,每日10mg/kg,分二次使用,連續7天;同時使用氦氖激光治療儀照射,波長為60nm,功率8mW,15min/次,1次/天,光纖功率6.4mW,距離皮膚10~30cm,光斑根據皮損情況予以調節。對照組單用阿昔洛韋靜脈點滴。兩組均注意休息,保護皮損,并給予相應處理,如口服維生素B、E等。
2 結果
2.1 療效判斷 (1)痊愈:患處疼痛消失,皰疹消退并結痂。(2)顯效:疼痛較明顯減輕,皰疹干涸,紅斑色退。(3)有效:疼痛減輕,皰疹變小。(4)無效:疼痛無明顯減輕。
2.2 治療結果 觀察組:痊愈26例,占43.3%;顯效14例,占23.3%;有效15例,占25.0%;無效5例,占8.3%。總有效率91.7%。對照組:痊愈20例,占33.3%;顯效11例,占18.3%;有效14例,占23.3%;無效15例,占25.0%。總有效率75.0%。兩組治療結果總有效率比較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顯著性(P<0.05)。
3 討論
帶狀皰疹是潛伏在感覺神經節內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經再感染激活后引起的皮膚感染。這種激活使病毒可從一個或數個鄰近的神經節沿著相應的感覺神經纖維傳導到皮膚,在局部細胞內增殖,引起復發感染,即在皮膚上產生具有特征性的節段性水泡。若治療不當可遺留神經痛的后遺癥,患者非常痛苦。我們采用上述阿昔洛韋并氦氖激光的方法治療帶狀皰疹,效果滿意。阿昔洛韋本身無抗病毒活性,其在體內轉變為具有抗病毒活性的環三磷酸鳥苷,能選擇性抑制和滅活病毒DNA多聚酶,從而阻斷病毒DNA的合成,有較強的抗VZV的作用,且副作用較小。氦氖激光具有增強人體細胞的免疫功能,促進神經的傳導和修復,還具有加速血液循環、消炎、止痛,促進皰疹干涸和皮損愈合的作用。阿昔洛韋并氦氖激光照射治療帶狀皰疹,可充分利用各自的治療原理,產生良好的協同作用,本資料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該治療方法值得臨床選用。
《中華中西醫雜志》 2004 年 4 月 第 5 卷 第 7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