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炎多發于過敏性體質的嬰幼兒及青少年,部位遍及臉、頸、手肘、膝窩、四肢背側等,表現為紅疹、皮膚變厚、粗糙等癥狀。這種病會反復發作,且患者常因瘙癢難耐而抓得身上傷痕累累,不但有礙外觀,甚至引發睡眠障礙或影響戶外運動及生活質量,對患者的心理也造成不良影響。患者常伴有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病程長、治療難,被醫學界視為“濕疹中最難治的一種”。
異位性皮炎病因和發病機制頗為復雜,至今為止尚未完全闡明。異位性皮炎原因之一遺傳性過敏素質格外惹人注意,患者本人及其家族中成員對某些體內外物質的敏感性往往高于正常人。異位性皮炎發病機制既可以是變態反應,也有非變態反應。其中有許多問題尚未獲得一致結論,而且有些是相互矛盾的。對此需要今后努力實踐,積極去探討研究。
預防異位性皮炎可以通過以下7個方面來闡述。
1、預防異位性皮炎要盡量避免讓患者皮膚直接接觸粗纖維的衣物(包括嬰幼兒本身的以及父母的衣物),如毛衣、尼龍,宜穿著寬松的棉織物。
2、夏天不要穿太多的衣服,以減少流汗產生癢感。
3、避免用過熱的水沐浴、沐浴時間不宜過久。清潔沐浴用品以及所有保養乳液、乳霜,都不能含有香味和酒精。
4、洗完澡時,要在身體處于微濕時(一般是大毛巾擦干身體后)立刻擦上的凡士林,若因粘膩不適,可試著減少使用的量或是使用無香精的保養乳液(乳液的選擇以較為固態為佳,盡量不要選擇液狀)。
5、避免壓力過大,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情。
6、冬天要避免肌膚干燥,并且保持潤溫暖的環境。
7、如果有發現容易引起病狀的食物,宜避免。否則不宜對食物做過多的限制,以免影響小朋友的生長發育
什么是異位性皮炎,我們大致了解了。盡量尋找異位性皮炎發病原因并去除之,但較困難;注意調整飲食,切忌過飽,避免進食易致敏的物品,如喂食牛乳、雞蛋白、柑桔等;哺乳母親以清淡飲食為好,貝類食物及酒類應禁用;盡量減少外界不良刺激、如手抓、外用肥皂、熱水燙洗等;衣著應較寬松、輕軟,避穿毛制品或尼龍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