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炎是一種慢性、復發性炎癥性皮膚病,主要表現為劇烈的瘙癢、明顯的濕疹樣變和皮膚干燥。AD常自嬰幼兒發病,部分患者延續終生,可因慢性復發性濕疹樣皮疹、嚴重瘙癢、睡眠缺失、飲食限制以及心理社會影響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吡美莫司乳膏用法用量:
1.吡美莫司乳膏應由對異位性皮炎局部用藥治療有臨床經驗的醫師開據處方。
2.臨床試驗觀察結果支持吡美莫司乳膏用于長期間歇治療可長達12個月。如果用藥6周后病情仍然沒有緩解,或疾病有加重,應停用吡美莫司乳膏,并考慮采用其它治療方法。
3.成人患者在受累皮膚局部涂一薄層吡美莫司乳膏,每日兩次,輕柔地充分涂擦患處。每處受累皮膚都應上藥,直至皮疹消退,方可停藥。
4.吡美莫司乳膏右用于全身皮膚的任何皮膚部位,包括頭面部、頸部和擦破的部位,但不能用于粘膜。吡美莫司乳膏不宜用于封包療法(見注意事項)。
5.在長期應用吡美莫司乳膏治療異位性皮炎(濕疹)時,應在癥狀和體征一出現時即用吡美莫司乳膏,以預防病情加劇。吡美莫司乳膏應每日外用兩次直到癥狀和體征消失。
6.停藥后若癥狀和體征再次出現,應立即重新使用吡美莫司乳膏,以預防病情加重。應用吡美莫司乳膏后,可立即使用潤膚劑。
7.由于吡美莫司乳膏吸收量很少,對每日用藥量、用藥面積或治療持續時間沒有限制。
8.兒童患者兒童(2-11)歲和青春期患者(12-17)歲的用藥劑量和方法與成人相同。在有進一步的相關資料支持前,2歲以下兒童不建議用吡美莫司乳膏治療。
9.老人患者異位性皮炎(濕疹)很少發生于65歲及65歲以上的患者。在吡美莫司乳膏臨床中,這個年齡組的患者數量不夠多,尚不能確定他們的治療反應是否與年輕患者相同。
擴展閱讀:異位性皮炎臨床表現
1.嬰兒期: 亦稱嬰兒濕疹,多于出生后1-6個月發病,表現為頭面部及肢體伸側皮膚有滲出的急性炎癥。表現為皮膚紅斑、丘疹、丘斑疹、滲出、結痂,也可為淡紅斑、丘疹、干燥及輕度脫屑;常為緩解與發作交替發作,多于2歲時皮疹消退而愈。
2.兒童期:常由嬰兒期演變而來,部分不經過嬰兒期到兒童期直接發病。皮損主要累及肘窩、腘窩、手腕屈側。濕疹型皮損主要表現為紅斑、丘皰疹、糜爛、滲出及結痂,但常表現為局部皮膚增厚、色素沉著等慢性損害。癢疹型好發于四肢伸側,表現為散在暗紅色或膚色丘疹、結節,淺表淋巴結腫大。部分兒童期患者可出現過敏性鼻炎或哮喘。
3.青少年及成人期:皮膚干燥、瘙癢嚴重,皮損主要在屈側,伸側亦可受累,頭頸部、眼瞼部皮損嚴重,皮損浸潤肥厚呈苔癬樣變,部分表現為慢性手部皮炎,部分可泛發全身。可伴幼年性白內障、魚鱗病、眶周黑暈、干皮癥、掌紋征、毛周角化、唇炎、易伴發細菌、病毒及真菌感染。
吡美莫司乳膏注意事項:
吡美莫司乳膏不能用于急性皮膚病毒感染部位。如有皮膚細菌或真菌感染,應考慮適當的抗微生物治療。在感染得到充分控制之前,應停止使用吡美莫司乳膏。吡美莫司乳膏可能引起局部輕度和一過性反應,如發熱和/或燒灼感。如果用藥局部反應嚴重,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