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晚期癥狀有什么表現??日光皮炎的特點1.多發于盛夏酷暑季節。2.好發于暴露部位,如顏面、頸部、手臂、手背等。3.皮疹多在曬后數小時內出現,初為受曬皮膚紅腫、嚴重時可發生水疤,甚至大疤。4.患部灼熱疼痛或微癢。5.一般1—2天后漸愈,有脫屑或輕度色素沉著,嚴重者可有全身不適,發熱、惡心,心悸等全身疥狀,約1周左右才能恢復。
皮炎患者治療誤區、
初發患者,往往急于求治,急于速愈,用藥幾天甚至一周,就質疑怎么還不見效?為此反復更換治療方法,結果導致病情延誤,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期。 久病患者,轉診多處,治療無效,遂心灰意冷,喪失治療信心,以為皮炎、濕疹、蕁麻疹屬不治之癥。
患者一方面急迫地想獲得治療信息,另一方面又對所有的信息抱以懷疑的態度,認為所有的宣傳都是虛假的,騙人的。盲目地排斥、否決各種治療方法或藥物的效果亦是不切合實際的。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均導致了同一個結果:延誤病情,增加治療的困難。
因此,爭取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皮炎、濕疹、蕁麻疹的預后轉歸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由于治療效果出現的時間,效果的大小,消退的快慢,治愈皮炎、濕疹、蕁麻疹所需的療程,均因病因、病機、病位、患者的個體不同以及生活方式、工作環境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有的一周即可見到明顯的效果,一個月內即可消失,多數需治療1—2個療程方可治愈,也有治療三至四個療程方可痊愈。后者往往會影響患者的治療信心,導致治療中斷、治療方法的更換,從而延誤了病情。
傳統醫藥抑制皮炎的方法就弊端
目前西醫對皮炎的治療多采用以內服抗組胺藥物、 皮質激素類藥物臨時抑制為多,如口服西藥, 口服激素, 外用溶液洗劑、乳劑、泥膏、油劑、軟膏、乳劑、涂膜劑、酊劑及硬膏等。長時間或大劑量外用使用皮質激素類藥物,會成癮導致藥物依賴性, 最常見的是用藥后病情好轉,一旦停藥后,用藥部位原發病變加重。當重新用激素后,上述病情好轉或消失;如再停藥,反跳性再發,而且比以前更嚴重。
儀器治療:多違背肌膚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強制性祛除皮膚過敏。 造成皮膚角質層的傷害, 甚至是角質層萎縮的可能,易色素沉著,易復發. 傳統中藥治療:是藥三分毒,中藥的功效具有多樣性,不能準確界定有效活性成分,缺乏現代化生物工程技術,部分中藥成份也會引起過敏。 外用化妝品:只能從皮膚的表層改善皮膚過敏癥狀,針對性很單一,治標不治本。外用產品有些可能含有刺激性成分,激素,有害化學成分,直接接觸傷害皮膚.
外用激素膏劑:它能在短時間內快速緩解癥狀,但是這類藥有副作用大,多產生依賴性,癥狀將反復發作,皮膚更加敏感。患者為了避免停藥后的痛苦,完全依賴于激素。會皮膚明顯變薄,毛細血管擴張,有時出現紫癜等,特別是在面部可出現更深的持續性紅斑。用激素時間越長、產生反跳性過敏也就越重。可使皮膚變薄、脆弱、萎縮、毛細血管擴張、紫癜、真菌感染、痤瘡樣皮炎等。變得易受損傷;還可出現輕度多毛、多汗、皮下出血和傷口愈合困難。尤其是一些皮膚病更不適宜使用激素類制劑。
如果長期或短時間大劑量注射或內服地塞米松、強的松等皮質類激素藥物治療,還可引起肥胖、多毛、痤瘡、血糖升高、高血壓、水腫、血鉀降低、月經紊亂、骨質疏松、無菌性骨質壞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并發癥。對腎臟也可造成一定損害,如加重腎小球疾病蛋白尿、加重腎小球硬化、易致腎鈣化或結石,誘發或加重腎臟感染性疾病、引起低鉀性腎病等。還會引起機體糖、蛋白質、脂肪及水電解質等一系列物質代謝紊亂,破壞機體的防衛系統和抑制免疫反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