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國(主任醫師)
不知道怎樣去抗拒憂郁的人,都會短命而死。
——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柯瑞爾
醫學上把季節性情感障礙看作是一個獨立的疾病,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冬季抑郁癥。
盡管冬季抑郁癥明顯地受到季節影響,但人們通過長期的觀察、實踐與研究,已經找出導致這種病癥的各種因素,只要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保健措施,徹底根治也并非難事。
表現特點
早期輕癥表現
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工作能力下降,或有心悸心慌、失眠多夢、胸痛腹脹等不適之癥。
抑郁癥典型表現
興趣喪失、無愉快感;睡眠障礙,如失眠或睡眠過多;精力明顯減退或無原因疲乏感;精神遲滯或激越;自我評價過低、自責,或有內疚感;反復出現想死的念頭,或有自殺、自傷行為;性欲明顯減退等。
明顯的地域分布特征
北半球較多的人口居住在緯度高于45度的區域,發生率較高。生活在加拿大及美國北部的人口中,大約有1000萬人患有程度不等的冬季抑郁癥。中國北部、俄羅斯和歐洲等地域也處于冬季光照不足的地區。德國每年有大約8萬人受到冬季抑郁癥的困擾。
具有明顯季節性
患者多在晚秋開始發病;隨著冬季來臨,白天越來越短,癥狀越來越重;春天當白天開始變長時,癥狀又漸漸好轉;在陽光充足、白日時間較長的夏季,癥狀就會消失;而至秋冬可能又會復發。隨著年齡增長,可能有逐漸加重趨勢。
發病較高的人群
相對而言,該病女性發病率較高。其中,20~30歲的青年女性以及50歲以上的中老年婦女易發病。發病率較高的人群還包括,城市中的閑散人員和家庭婦女;性格內向、敏感多疑、感情比較脆弱的人;常年在室內工作的人,尤其是體質較弱或極少參加體育鍛煉的腦力勞動者;上班很少見太陽(天未亮上班,天黑才下班)以及對寒冷較敏感的人。
其他因素有附加作用
如果有精神創傷、心理障礙、社會競爭壓力及其他疾病困擾等因素附加,可使冬季抑郁癥更為嚴重。所以,患有抑郁癥或可疑抑郁癥的人,更應警惕患者冬季病情加重、惡化和自殺傾向。
防治要點
增加自然光照
保持腦系中“快樂荷爾蒙”(5-羥色胺)的水平,可抑制抑郁情緒的產生。方法包括:秋冬多到戶外曬太陽,延長光照時間;登高迎日出,送夕陽,也可延長光照時間;到低緯度地區旅游,尤其北方高緯度地區患者到南方休養更為適宜。
人工光照療法
安裝治療季節性情感障礙的專用燈箱,每人每天只需要在這種燈箱下照射30~90分鐘,就可獲得較好的效果。這種治療可在醫院,也可在醫院之外(如咖啡廳)進行。如美國、加拿大的一些咖啡廳就開辟專門的空間,安裝專用燈箱,更方便有抑郁情緒者治療。
精神食糧不可缺
抑郁癥的癥結是孤獨、苦悶、失落和消沉,患者最需要的是親情、快樂、信心和鼓舞——這些正是抑郁苦悶者所需的精神食糧。通過心理治療,可鼓舞其跳出抑郁“怪圈”。
科學合理飲食治療
有些食品與人的情緒有密切關系,即所謂“情緒食品”,如蔬菜、水果、蕎麥、麥麩制品、巧克力及糖類等,可以調節人的焦慮及壓抑心情。其中,香蕉所含的5-羥色胺比較高,所以適量食用香蕉非常有利于大腦神經的寧靜和愉快。含有膽堿的食物(如大豆、雞蛋、大米、面粉)以及富含煙酸的食物(如花生、面包、蕃茄等),有利于緩解焦慮不安的情緒。這是因為膽堿和煙酸結合可形成乙酰膽堿,對神經精神活動有良好的調節功能。如果再多吃一些富含鈣、磷的食物(如豆制品、雞蛋、花生、小米等),心情就會更好。
另外,缺乏維生素A和維生素E,易使人產生消極情緒;多吃富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E的食物,如胡蘿卜、咸鴨蛋、醬牛肉、豆腐,或補充維生素片劑、膠囊等,對季節性情感障礙者也是有利的。
藥物治療舉例
如果是不太嚴重的抑郁,可以考慮心理治療,不需要抗抑郁藥物治療。當抑郁達到一定的嚴重程度,由專業醫生進行診斷為抑郁癥,自我調節不起作用,同時伴有一些軀體癥狀時,則需要采用藥物治療。特別強調,應在精神科醫生指導下采用抗抑郁藥物治療。
相關鏈接>>>
幾種抗抑郁藥物
鹽酸氟西汀是一種選擇性的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能有效地抑制神經元從突觸間隙中攝取5-羥色胺,而增加間隙中可供實際利用的這種神經傳遞物質,由此改善情感狀態,治療抑郁性精神障礙。本品適用于各種抑郁性精神障礙,包括輕性或重性抑郁癥、雙相情感性精神障礙的抑郁癥、心因性抑郁及抑郁性神經癥。
一般只需每天早上一次口服20mg,必要時可加至每天40mg。劑量和療程,應遵醫囑。
常見不良反應為口干、食欲減退、惡心、失眠、乏力,少數病例可見焦慮、頭痛。
注意事項:因本品半衰期較長,故肝腎功能較差者或老年病人,應適當減少劑量。有癲癇史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慎用。兒童用藥應遵照醫囑。如出現皮疹或發熱,應立即停藥,并對癥處理。不宜與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并用;必要時,應停用本品5周后,才可換用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已知對此藥過敏者禁用。
怡諾思緩釋膠囊(鹽酸文拉法辛)適應于各種類型抑郁癥,包括伴有焦慮的抑郁癥及廣泛性焦慮癥。
起始推薦劑量為75mg/d,每天1次。如有必要,可遞增劑量至最大為225mg/d(間隔時間不少于4天。每次增加75mg/d)。需遵醫囑。
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胃腸道不適(惡心、口干、厭食、便秘和嘔吐)、中樞神經系統異常(眩暈、嗜睡、夢境怪異、失眠和緊張)、視覺異常、打哈欠、出汗和性功能異常(陽萎、射精異常、性欲降低)。
偶見不良反應為:無力、氣脹、震顫、激動、腹瀉、鼻炎。
注意事項:對本品過敏及正在服用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的禁用本品。肝功能損傷病人的起始劑量降低50%;腎功能損傷病人,長期給藥,總量降低25%~50%。老年病人按個體化給藥。服用本品的病人,應定期監測血壓。若出現血壓持續升高,應減小劑量或停藥。使用本品治療6周以上,建議逐漸停藥,所需時間不少于2周。本品緩釋膠囊應在每天相同的時間與食物同時服用,每天1次,用水送服。不得將其弄碎、嚼碎后服用或化在水中服用。
鹽酸丙咪嗪片為三環類抗抑郁藥,主要作用在于阻斷中樞神經系統,通過對去甲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這兩種神經遞質的再攝取,從而使突觸間隙中這兩種神經遞質濃度增高,發揮抗抑郁作用。適用于各種抑郁癥。因其具有振奮作用,適用于遲鈍型抑郁,但不宜用于激越型抑郁或焦慮性抑郁。
口服常用量:開始一次25~50mg,一日2次,早上與中午服用。晚上服藥易引起失眠,故不宜晚上使用。以后逐漸增加至一日總量100~250mg。應遵醫囑。
不良反應:治療初期可能出現失眠與抗膽堿能反應,如多汗、口干、震顫、眩暈、心動過速、視物模糊、排尿困難、便秘或麻痹性腸梗阻等。大劑量可發生心臟傳導阻滯、心律失常、焦慮等。其他可能有皮疹、體位性低血壓等。偶見癲癇發作、骨髓抑制、中毒性肝損害。
注意事項:嚴重心臟病、青光眼、排尿困難、支氣管哮喘、癲癇、甲狀腺功能亢進、譫妄、粒細胞減少、肝功能損害者禁用。對三環類藥過敏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