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又稱不寐,是指病人入睡困難,或睡而易醒,時睡時醒,以致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的一種病證,是老年臨床常見多發病。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及生活壓力的加大,失眠患者越來越多,那么晚上失眠睡不著怎么辦呢?下面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保健療法:每天按摩太陽穴,百會穴數次,用保健木梳梳頭5分鐘,從而保持心情舒暢,解除煩惱,消除思想顧慮。飲食療法:先取大棗、小麥水煎去渣取汁,納入冰糖烊化頓服。 藥粥療法:先取大米煮粥,待沸時加入大棗、元肉,煮至粥熟時,調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臟器療法:將柏仁去殼雜,洗凈備用。豬心洗凈,切片,與柏仁同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沸后,調入蔥、姜、椒、鹽、味精、豬脂等,煮至豬心熟后服食,每日1劑。填臍療法:取酸棗仁,研為細末,置肚臍中,外用傷濕止痛膏固定,1日1換。耳穴貼豆法:主穴為心、腎、神門、皮質下、枕。心脾兩虛配脾、交感;心腎不交配交感、內分泌;肝膽火盛配肝、脾、胃、止痛點。
在價值觀上不要把晚上睡覺失眠看得過分重要,體力勞動和身體鍛煉同樣是讓身心放松的不錯方式。要改變每天必須睡夠多長時間的觀念。人們對睡眠時間的需求差異很大,睡眠質量比睡眠數量更重要。每個人不必計較每天晚上睡多少小時,以白天的精神狀態為標準,只要感到精力充沛就行了。 要改變“晚上睡覺失眠會給身體帶來器質性損害,患各種疾病”的觀念。晚上睡覺失眠對身體的不良影響主要是功能性的,認為失眠會造成身體器質性損害的看法是盲目夸大失眠的作用,是不科學的。順其自然。睡眠是人身體的自然反應,不要人為地去控制它,應采取順其自然的態度。對睡眠過分關注,失眠者在上床后經常為睡不著而擔心,進而引起對睡眠的恐懼和緊張,這被稱為對睡眠的預期性焦慮,情緒焦慮會引起人體生理代謝活動加強,晚間情緒焦慮水平越高,這些生理活動越強,結果就導致失眠,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越怕失眠越失眠”。要敢于面對失眠,做到完全接受自己的自然狀態,使自己徹底放松下來。應當放棄對睡眠的控制。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失眠患者要改良睡眠,做到寢時不言談,不思索;先睡心,再睡眠,即:睡前不過度用腦,上床后排除一切雜念,保持安靜;另外,注意臥室環境清靜,空氣新鮮,床鋪硬軟適宜,則能提高睡眠質量。睡得好,起床后精力自然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