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障礙識別值得充分重視,然而全科醫生和心血管內科醫生作為相對于精神科而言的非專科醫生,識別心血管疾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障礙是個很大的挑戰。
非心理專科門診心理障礙識別率低的原因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組織的有14個國家參加的“綜合醫院就診者中的心理障礙”多中心協作研究表明,綜合醫院醫生對心理障礙的識別率只有15.9%,換言之,有84.1%的心理障礙患者被誤診為內科軀體性疾病。
其誤診率如此之高有多方面原因:① 長期以來,精神醫學和其他臨床醫學分屬兩個不同的范疇,綜合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相當部分的醫生對心理障礙的知識相對貧乏,對心理障礙引起的軀體化癥狀表現認識不足;② 過去的傳統教育模式即生物醫學模式,使綜合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的醫生對患者心理障礙診斷普遍持謹慎態度,對患者的癥狀多做一元化診斷,且習慣于依靠實驗室檢查對疾病做出診斷(而心理障礙性疾病缺乏有效的實驗室檢查指標,主要靠患者的主訴和醫生的經驗判斷來診斷);③ 前往綜合醫院就診的心理障礙患者常拒絕與醫生討論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這些原因使綜合性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對識別此類疾病感到困難和無所適從。
非心理專科門診的心理障礙患者特點
與心理專科明顯不同的是,在綜合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的心理障礙患者情緒不佳并不明顯,其突出的表現是多種軀體上的不適,特別是心血管癥狀。這就是心理障礙的軀體化表現,它是籍以軀體癥狀以對壓力及心理不適的一種表達,因為相對于心理原因,人們往往較能夠接受軀體疾病,從而以此方式對不堪生活和工作壓力加以回避。
因此,在綜合醫院心血管內科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于前來就診的懷疑心理障礙的患者,我們常不能直截了當的和患者討論心理障礙問題,以避免造成很大的麻煩甚至沖突。因此,我們應更多的從患者最關心的軀體化癥狀入手進行鑒別診斷,換言之,要弱化心理障礙的診斷。
心理健康檢查應得到重視
由于臨床上心血管疾病患者常擔心醫生不了解他們的不適癥狀而耽誤診治,他們會喋喋不休的向醫生訴說自己的不適癥狀。
需要認識到的是,目前在綜合醫院中,相當數量的心理障礙患者被漏診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把心理檢查作為一項基本的檢查項目。
當一位患者入院,接診醫生可以從頭查到腳,從內查到外,但檢查的僅僅只是患者的軀體,而對患者的心理狀態毫不關心,不得不說這是目前整個醫療體系的一個重大缺陷。
時至今日,當心理障礙成為較為普遍的一種疾病,我們應該更為關注這一問題,在病史中就把心理健康檢查作為必要的基本的檢查項目,從源頭上做起,相信這樣會對減少心理障礙的漏診誤治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