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薩克(Prozac,氟苯氧苯胺)是目前最常用的抗抑郁癥處方藥物。來自冷泉港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已經確定出了大腦中幾個不同類型的細胞中的一種是這種廣泛使用的藥物的重要靶標。這一發現將可能促使更有效治療抑郁且副作用更小的新一代抗抑郁癥藥物的問世。研究的結果公布在5月23日的PNAS雜志上。
這些發現還為研究控制大腦干細胞在何時、何地如何產生新神經元的因子奠定了基礎。這類研究最終將使神經退化和其他大腦疾病的細胞替代療法誕生。
若干年來,研究人員已經知道Prozac可能通過促進大腦一個特殊區域中產生更多的神經元來緩解癥狀。但是這些神經元的起源以及Prozac如何促進它們的誕生一直是科學未解之謎。
為了研究由成年小鼠大腦中不同類型細胞制造出的“指示”標記物蛋白質,研究人員首先定義了神經形成復雜過程中的幾個階段。神經形成(neurogenesis)將未分化的干細胞變成成熟的、分化的神經元。
因為已經知道Prozac治療不知何故能增加大腦中的神經元數量,接著,研究人員檢測了可能被Prozac刺激的神經形成途徑中的階段。他們發現Prozac專門刺激一種叫做ANP(擴增神經祖細胞,amplifying neural progenitor)的細胞的產生,即從干細胞到成熟神經元的神經形成途徑中的第二步。
為了研究Prozac在兒童和妊娠婦女中使用的影響,該研究組目前正在檢測這種藥物對幼年和妊娠小鼠的大腦神經形成的影響。這些實驗解雇將為評估Prozac和相關藥物對胎兒和青少年大腦發育的可能影響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另外,研究人員還在篩選能夠通過刺激ANP細胞擴增來促進大腦神經元產生的新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