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中國人的飲食中,奶酪并不像在西方飲食中那樣流行。我們普遍認為奶酪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所以更容易引起高膽固醇、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臟病等問題。不過一項最新發表在《歐洲營養學雜志》上的研究發現,與從不吃奶酪的人比,每天吃一點奶酪的人可能更不容易患心臟病或中風。
為了研究長期吃奶酪對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影響,來自中國和荷蘭的研究人員對涵蓋了20多萬人的15個觀察性研究的數據進行了綜合分析。他們意外地發現,結果與預期的有點不一樣。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主動脈手術主任Allan Stewart博士說,總的來說,每天吃一點奶酪的人(約40克,相當于火柴盒大小的一塊奶酪)發生冠心病的風險比幾乎不吃奶酪的人低14%,中風風險低10%。不過,吃奶酪與心血管疾病的關系是呈“U”型的,也就是說吃奶酪過多,心血管疾病風險不降反增。他強調,這跟每天吃一大塊奶酪披薩是不一樣的。
不過這一研究目前還不能確定是吃奶酪降低了心血管疾病風險,還是相對健康的人有每天吃奶酪的習慣。但Stewart博士認為,吃奶酪帶來的益處很有可能可以抵消其高飽和脂肪含量帶來的負面影響。因為奶酪不僅含有蛋白質、鈣等營養素,還含有益生菌,可以降低人體的炎癥狀態。此外,它還含有共軛亞油酸,這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能增加好膽固醇HDL的水平,同時減少壞膽固醇LDL的水平。
“有證據表明奶酪實際上對心臟有保護作用,”Stewart博士說。之前的研究也曾指出,沒有發現普通奶酪(相比低脂奶酪)對心血管疾病有不利影響 [3]。一項研究甚至發現乳制品中的脂肪對心臟和代謝有保護作用 [4]。
雖然目前的飲食指南還是建議吃低脂乳制品,但如果你并不常吃肥肉、肥油,也不會把牛奶當水喝,那大可不必糾結是吃全脂乳制品還是低脂乳制品。(資料來源:生物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