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兒童用藥屬于“少數派”,絕大多數常用藥上只寫著“兒童酌減”。酌減是什么意思,到底是減多少?百濟藥師溫馨提醒,部分成人藥對兒童有害,選擇需謹慎。
春夏交接,天氣多變,患
感冒、發燒、腹瀉的孩子驟然增加。大醫院人多,一些家長便選擇到藥店給孩子買點常用藥先試試。琳瑯滿目的藥品中,兒童專用藥屬于“少數派”,絕大多數常用藥上只寫著“兒童酌減”。酌減是什么意思,到底是減多少?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部分成人藥對兒童有害,選擇需謹慎。
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沈新表示,兒童用藥的劑量一般可按照年齡、體重、體表面積三種方法計算,按年齡比較簡單,但應注意計算聯合用藥時同一類藥物的總用量,因此兒童最好使用兒童專用藥。
我國90%藥品沒有兒童裝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本市各大醫院的兒科,基本上使用的是兒童用藥。但藥店里的兒童用藥卻少得可憐。數據顯示,我國0至14歲的兒童占全國總人口的16.6%,患病兒童人口的比例占總患病人口的20%左右。但是在我國3500多種藥物制劑品種中,專供兒童使用的卻僅有60多種,不足2%,并且我國90%的藥品沒有兒童裝,目前國內專門做兒童藥的企業寥寥可數,兒童藥面臨品種和劑型劑量短缺問題。
對此,一位醫藥界的業內人士表示,兒童用藥少有很多原因,其開發周期長,生產工藝復雜,研發成本高,導致企業生產積極性不高。另外,兒童用藥不如各個年齡階段的人都可以服用的藥好銷。
一些成人藥對兒童有害
昨天,在三中心醫院兒科診區,一位等候就診的家長說:“之前在社區醫院給孩子開過一次抗病毒藥,回家以后才發現是成人藥,醫師的處方上寫著四分之一片。可是藥片太小,分成四份難免不平均,只能將片劑碾成粉末,然后分份喂給孩子,但這樣就能確保安全嗎?”
對此,沈新介紹,一些藥品有著明確的使用規定,劑量正負誤差不能超過5%,有些家長簡單地分劃藥劑,很難保證正確。兒童的器官較稚嫩、易損傷、藥物代謝機能低下,因此用藥需十分謹慎。有些抗生素雖有抑制細菌的作用,但兒童根本不適宜服用這類成人藥品,超量或過長時間給孩子用一些成人所用的解熱鎮痛藥,可導致兒童聽力、注意力和生長受影響。“如阿司匹林,一定年齡段的兒童明確禁用,但不少家長認為這是常用藥,孩子有個頭痛腦熱時就喂一片半片的,結果導致胃出血等癥狀。”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家長平時應盡量選擇兒童專用藥,若必須使用成人藥時,一定依據醫囑服用,不得隨意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