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瞼下垂是許多疾病的早期癥狀,若對此癥狀掉以輕心,任其發展,不僅影響人面部的美觀,有的病還會使人致殘,甚至死亡。因此,對能引起眼瞼下垂的幾種常見病有所認識很有必要。
重癥肌無力或導致上瞼下垂
重癥肌無力的典型癥狀就是肌肉易疲勞或無力,輕者表現為眼瞼下垂、復視(看東西雙影)、說話費力、吞咽困難和輕度肢體肌無力等。重者可出現呼吸困難和球麻痹(一種嚴重的神經癥狀)。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癥狀晨輕暮重,活動后加重,休息后減輕。肌無力可逐漸發作或迅速發作,可完全恢復或部分恢復。
重癥肌無力有哪些類型呢?重癥肌無力可根據肌無力的部位分為眼肌型、延髓肌型和全身型。眼肌型的臨床特征是睜眼無力,眼瞼下垂。眼球運動受限,出現斜視和復視,重者眼球固定不動。眼內肌一般不受影響,瞳孔反射多正常。延髓型(或球型)表現為面肌、舌肌、咀嚼肌及咽喉肌亦易受累,咀嚼無力,吞咽困難,舌運動不自如;軟腭肌無力,發音呈鼻音;談話片刻后音調低沉或聲嘶。全身型表現為抬頭困難,常用手托住頭顱;胸悶氣短,行走乏力,不能久行,咳嗽無力、呼吸困難,重癥可因呼吸肌麻痹。
糖尿病的早期表現
案例:60多歲的王老漢近兩天感到右側前額部和眼眶區疼痛,兒子勸他到醫院去看看,但老人家認為這頭痛腦熱的可能是
感冒了,吃片止痛片會好的,不肯去醫院。到了第三天,右眼皮耷拉下來了,兩只眼還不一樣大。到了第五天,老人感到視物重影(醫學上稱為復視),連報紙也沒法看了,這才緊張起來,讓兒子帶他到眼科去看病。眼科醫生檢查后說這是動眼神經麻痹,請他轉到神經科診治。神經科專家檢查后發現不僅右側眼瞼下垂,而且右眼球向內活動受限,但瞳孔不散大。于是問老人家:“你以前有糖尿病嗎?”“沒有,”老人家自信地說,“我一貫很健康,不可能有糖尿病。”“那可不一定,”神經科專家說,“查查血糖看看吧。”血糖化驗的結果顯示王老漢果然是患了糖尿病。
分析:這種由糖尿病引起的眼瞼下垂的特點是起病急,僅為一側,在發病一側的前額或眼眶區常常先有疼痛。除上瞼下垂外多伴有眼球向內或向上、向下運動受限而出現復視,但瞳孔常無散大。在眼瞼下垂的老年病人中糖尿病是最常見的病因。糖尿病致動脈硬化,使供應動眼神經的血管缺血,引起本癥。因此,除采用降血糖的措施外,還應按缺血性
腦血管病進行治療,一般治療3-4周,眼瞼下垂的癥狀大多是可以治好的。
腦動脈瘤的警示
案例:張老先生的頭痛病已有兩三年了,每次都是左側頭痛,嚴重時伴惡心、嘔吐。不久前這病又發作了,頭痛兩天后左側的上眼皮突然耷拉下來,而且看東西有重影,這才不得不到醫院看神經科。經醫生檢查發現不僅左側上眼瞼下垂,而且瞳孔也散大,左眼球向內、向上和向下活動均受限,診斷為動眼神經麻痹,住院治療。經幾天住院治療后眼瞼下垂稍有改善,頭痛也減輕了,他以為無大礙,便拒絕檢查,自動出院。兩個多月后的一天晚上,他正在喝酒,突然劇烈頭痛,如爆、如裂,還伴有頻繁嘔吐,于是急診入院。做腰椎穿刺檢查,發現腦脊液呈均勻血性,壓力增高,診斷為蛛網膜下腔出血,后經磁共振掃描和腦血管造影證實這次蛛網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腦動脈瘤破裂所致。
分析:腦動脈瘤所致的眼瞼下垂的特點是:病人常有發作性
偏頭痛的歷史,某一次頭痛后可能出現過眼瞼下垂現象,數天后隨著頭痛的緩解眼瞼下垂也減輕,甚至消失。這是因為擴張了的動脈瘤又縮回去了,使動眼神經僅遭受到一過性壓迫的緣故。有時可因生氣、喝酒突然發生劇烈頭痛,持續不緩解,且伴頻繁嘔吐,常有頸項強直,甚至抽搐等,檢查可發現眼瞼下垂的一側瞳孔散大。此時很可能是動脈瘤破裂引起了蛛網膜下腔出血,應立即到醫院急診治療。
相關知識鏈接:眼瞼下垂(上瞼下垂)
眼瞼下垂(blepharoptosis)通常指的是上眼瞼下垂,即上瞼下垂,表現為上眼瞼部分或完全不能抬起,致上眼瞼下緣遮蓋角膜上緣過多,從而使病眼的眼裂顯得較正常眼裂小。
眼瞼下垂臨床上分先天性和后天性兩類。先天性,就是從生下后眼不睜,屬動眼神經上瞼提肌分支,或動眼神經核發育不全所致,有遺傳性。后天性瞼下垂,因動眼神經麻痹,或因沙眼、
腫瘤、炎癥和外傷瞼肥厚、損傷上瞼提肌。可累及雙眼,也可為單眼,瞼遮蓋了瞳孔視物困難,病人常聳眉,皺額,仰頭形成一種特殊昂視姿態。如自幼發生此癥,長期遮住瞳孔,容易成廢用性
弱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