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魏奶奶,67歲,10天前,左眼突然視物模糊,用手揉了揉,過一會兒感覺好一些。“可能是太累了,老眼昏花了。”魏奶奶當時沒有太在意。過了兩天早晨起來,魏奶奶左眼突然什么都看不見了,兒子急忙送她到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求治。
該院眼科副主任醫師劉杰檢查眼底后,診斷為“眼中風”,即視網膜中央血管阻塞。“眼中風”是眼科急癥之一,醫生立即組織搶救,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吸氧、降眼壓、靜脈和球后用擴張血管藥物……第二天,魏奶奶能模模糊糊看到自己的手指,經過三個療程的治療,左眼視力竟奇跡般地恢復到0.8。
■“眼中風”禍首是高血壓引起的血管硬化
劉杰說,大家對
腦中風比較熟悉,而對“眼中風”很多人還很陌生。其實,人體任何部位都有可能發生栓塞或出血,發生在腦血管叫腦中風,發生在眼底視網膜的血管就是“眼中風”。
其實“眼中風”是中醫的說法,正式名稱應為視網膜中央血管阻塞。“眼中風”與腦中風發病原因相同,其典型癥狀表現為突發性、無痛性單側視力急劇下降或喪失。有的患者本來眼睛好好的,但一覺醒來,卻發現自己的眼睛看不見東西了,且不伴有眼紅及眼病,表面看無任何異樣。有的患者感覺則是由遠及近,最后是一片漆黑。部分病人在發病前有單眼陣發性黑蒙癥狀,視物模糊,數分鐘后逐漸恢復,可多次反復發作。
“眼中風”病因可分為兩大類: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和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前者阻塞的原因多是由視動脈粥樣硬化斑所脫落的碎屑,少數是由于心臟病患者瓣膜上的贅生物脫落形成栓子,或因血管狹窄、痙攣、炎癥等造成。這種病臨床上比較少見,但后果極為嚴重,在很短的時間內可突然導致全盲,即暴盲。另一種阻塞是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其病因包括高血壓、動脈硬化、血液黏稠度增高、血管內壁損害等。這種類型的病臨床上較為常見,發病及治療不像動脈阻塞那樣緊迫,預后相對較好。“眼中風”多發于中老年人群中,尤其是患有高血壓、
糖尿病、
高血脂癥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患者。
■治療“眼中風”,要與時間賽跑
劉杰說,“眼中風”是眼科急癥之一,來勢兇猛,致盲率極高。如果是視網膜中央動脈完全阻塞,90分鐘即可造成視網膜永久性損傷,視力恢復十分渺茫;即便是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超過4個小時,視力也很難恢復。據統計,“眼中風”病人致盲率高達約90%。“眼中風”預后的關鍵是在第一時間進行及時正確的搶救,視網膜中央血管阻塞的時間越長,視力恢復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眼中風”的搶救和心梗、腦中風一樣,必須爭分奪秒。
■控制血壓達標可預防“眼中風”
劉杰說,“眼中風”其實是全身血管硬化的一個信號,由于其來勢兇猛,后果嚴重,所以重點是加強預防。以下6點是預防“眼中風”的關鍵:
一、積極治療原發病,控制血壓達標。“眼中風”與腦中風一樣,多發于中老年人,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疾病是重要的基礎病變,病因是高血壓所導致的血管硬化,控制血壓達標可以減輕或延緩血管硬化。中老年人平時應積極治療和控制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全身疾病,注重飲食結構的均衡,
戒煙限酒,減少鹽分攝取量,少食過于油膩的食物。
二、心態平和,調節情緒,保持樂觀心情。生氣、發怒、情緒激動,是引起高血壓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控制情緒,保持心情舒暢能起到良好的降壓作用,有時甚至比服藥更重要。
三、遵照醫囑,平穩降壓。降壓藥使用不當也可引發“眼中風”。有資料顯示,3/4的“眼中風”引發因素為夜間血壓過低,這與睡前服用降壓藥或降壓藥用量過大有關。因此,高血壓患者要按照醫囑服藥,不要一下子把血壓降得過低,降壓藥盡量不要放在晚上睡前服用。
四、適度運動,保證睡眠。中老年人應加強鍛煉,以維持身體各種功能的正常運轉。高血壓患者血液循環差,靜坐少動會進一步加劇血流減慢而形成血栓,發生血管堵塞性疾病。
高血壓病人鍛煉時間要適量,強度要適中,不宜劇烈運動。要注意休息,不要過度勞累,保持充足睡眠。冬季以及季節轉換、溫差變化大時要注意保暖。
五、定期檢查,提早干預。90%以上的高血壓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動脈血管硬化,而眼底血管是全身唯一可以直接看到的血管。中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應定期檢查眼底,以便早發現視網膜中央動脈的早期病變,及早采取干預措施,減輕延緩病變,避免“眼中風”。
六、早期發現,及時救治。日常生活中如果突然出現眼前黑霧或波紋、視物模糊等感覺,應警惕可能是“眼中風”的先兆,要及時到醫院檢查診治,以防延誤病情。如果有條件,應該盡快含服硝酸甘油,用食指在眼球表面輕輕按揉,有可能疏通血管栓子,為醫院搶救爭取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