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際專家委員會于5月18日發布了一份關于未來阿爾茨海默氏癥(
老年癡呆癥)研究的指導原則。這些建議將有助于指導由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凱瑟琳·西貝利厄斯于5月15日宣布的該國新的阿爾茨海默氏癥國家計劃的研究部分。
這項計劃設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即到2025年開發出關于阿爾茨海默氏癥有效的預防和治療策略。 相關專家在上周早些時候于馬里蘭州貝塞斯達市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召開的為期兩天的最高級會議上提出了這些新的研究策略。 該專家委員會承認這一領域還面臨著諸多挑戰,包括需要開發出更好的試驗模型,以及在阿爾茨海默氏癥的早期階段啟動臨床試驗。
他們的建議還包括針對阿爾茨海默氏癥的生物學機制和治療靶點開展更多的跨學科研究,從而實現更迅速和更廣泛的數據及生物樣本共享,并促進更多的公眾與私人合作伙伴關系——就像阿爾茨海默氏癥神經成像計劃所走的路線那樣,這是由NIH與制藥企業聯合資助的一個成功的生物標記物研制計劃。
該專家委員會同時呼吁對非藥物介入進行更多的研究,例如生活方式的改變,這將防止或延緩疾病的發作。
一項針對阿爾茨海默氏癥研究的金融刺激計劃似乎正在準備當中——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提出的2013年預算案就包括了8000萬美元的新資金。而美國國會正在就這一計劃進行權衡。
阿爾茨海默氏癥是一種進行性發展的致死性神經退行性疾病,臨床表現為認知和記憶功能不斷惡化,日常生活能力進行性減退,并有各種神經精神癥狀和行為障礙。
在所有受到癡呆癥影響的人中,有近50%的人患有阿爾茨海默氏癥。當癡呆癥患者的年齡超過85歲時,這個比例將增長到70%。阿爾茨海默氏癥是漸進性的、衰退性的。雖然這種病在任何年齡都能出現,但是通常在60歲到70歲之間出現。 《中國科學報》 (2012-05-22 A2 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