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了解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的轉歸及其影響因素。方法對86例MCI患者和87名正常老人進行1年隨訪研究,入組時采用自制調查表評定兩組老人的一般情況,入組時及隨訪結束時進行簡易智能狀態檢查量表(MMSE,評定其認知功能變化)和生活功能量表(ADL,評定其生活功能變化)的評定。隨訪對象發展為癡呆的診斷標準為美國精神疾病診斷分類統計手冊(DSM-Ⅳ)的相關標準。結果MCI組的癡呆轉化率為47.6
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ild cognitive function lmpairment, MCI)是指老人出現輕度記憶或其他認知功能障礙,但未達到癡呆標準,病因不能由已知的內科或神經精神疾病解釋,處于正常衰老與輕度癡呆之間的過渡階段,被認為是正常老化與輕度癡呆之間的一種臨床狀態。本研究對社區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老人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觀察,并與正常老人進行對照,了解其轉歸及影響因素,為早期干預提供臨床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分為兩組即MCI組和正常對照(normal control,NC)組,來自上海市盧灣區淮海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及建二居委的老年(年齡≥60歲)居民。MCI的診斷參照Petersen 等(1999)制定的診斷標準:(1)自我記憶主訴,由家屬證實;(2)與年齡不相當的記憶缺陷(比正常值低1.5SD);(3)除記憶力外,一般認知功能正常;(4)能完成基本的日常生活(如開車、開支票等);(5)沒有癡呆。資料收集時間為2008年9月—2009年11月。
1.2 研究方法 對兩組人群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調查人員均由臨床醫師組成,癡呆的診斷參照美國精神疾病診斷分類統計手冊(DSM-Ⅳ)的相關標準。調查前先組織調查人員進行培訓、學習調查工具的使用,并進行一致性測定。采用自制調查表評定兩組老人,包括:入組時,了解性別、年齡、婚姻、文化程度、職業、癡呆家族史、居住情況、伴隨疾病、抽煙情況、飲酒情況;進行簡易智能狀態檢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生活功能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的評定;隨訪結束時,進行MMSE和ADL評定。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使用卡方檢驗、t檢驗以及逐步Logistic回歸分析。
2 結果
2.1 MCI組和NC組一般情況比較 MCI組和NC組入組時一般情況比較見表1。表1 MCI組和NC組一般情況比較注:經t檢驗或卡方檢驗,**P<0.01
2.2 MCI組和NC組認知功能和生活功能變化比較 見表2。表2 MCI組和NC組認知功能和生活功能變化比較 (x±s)注:兩組間比較,經團體t檢驗,**P<0.01;同組隨訪前后比較,經配對t檢驗,##P<0.01
2.3 MCI組與NC組轉化為癡呆的情況 隨訪1年后,MCI組41例轉化為癡呆,轉化率為47.67%;NC組2例轉化為癡呆,轉化率為2.30%,兩組比較P=47.68,P=0.000<0.01。
2.4 影響MCI轉化為癡呆的多因素分析 對86例MCI患者進行逐步logistic 回歸分析,了解影響MCI患者轉化為癡呆的因素。以是否能轉化為癡呆為因變量(0=非癡呆,1=癡呆),以性別、年齡、婚姻、文化程度、職業、居住情況、既往患
心腦血管情況、吸煙情況、飲酒情況、隨訪前MMSE評分、隨訪前ADL評分為自變量。結果僅隨訪前MMSE評分進入方程(詳見表3),說明MCI患者認知功能越差,越容易得癡呆;模型檢驗,χ2=8.529,P=0.003<0.01,模型有統計學意義。表3 影響MCI轉化為癡呆的逐步Logistic 回歸分析
3 討論
本研究發現,MCI組與NC組相比較,女性、高齡、文化程度低、婚姻狀況差、居住養老院多見,而這些可能是MCI的危險因素。孟琛等[1]調查發現,認知功能異常者,女性高于男性,和本研究結果一致。而MCI分布存在明顯年齡差異,MCI的發生率與年齡成正相關,年齡越高,MCI發生率越高[2]。本研究中MCI的平均年齡(78.51±8.07歲)明顯大于NC組的平均年齡(72.70±9.59歲)。而不同文化程度人群MCI發生強度不同,低文化水平是MCI發生危險因素[3]。Tervo等[4]隨訪研究發現,受教育程度高是MCI保護因素。彭海瑛等[5]調查表明,文化程度與MMSE得分呈正相關。受教育程度高者神經元儲備充足,使大腦能夠耐受一定數量及程度的腦細胞結構功能缺失。而受教育程度低者,缺少知識刺激,使敏感神經元過早退化。NC組的居住情況中和親戚同住的比例明顯大于MCI組,考慮老年人和親戚同住要比住養老院及獨居能得到更多的關懷,更有利于身心的健康。而MCI組的婚姻狀況中離婚及未婚的比例亦明顯大于NC組,亦考慮婚姻和家庭對老年人的心理影響。
本研究中MCI組及NC組吸煙、飲酒及既往心血管病史的差異均無顯著性,與一些報道不一致。Meyer等[6]隨訪研究表明,吸煙能加速低灌注,腦髓質缺血,是MCI危險因素之一。目前一般認為過量飲酒也是引起MCI發生危險因素,僅中等量飲用紅酒對認知功能具有保護作用,但鼓勵老年人適量飲酒預防MCI為時過早[7~9]。而Leiboliei[10]則認為,飲酒對認知功能障礙無影響,同本文的結果相符。在老年人群中,2型
糖尿病患者認知功能會隨著病程延長而減退,與輕度的認知功能障礙存在著相關性。在Meyer等[6]研究的認知衰退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17.1%)顯著高于NC組(4.4%)。考慮本研究樣本小、來源單一,故和國內外研究不一致。
本研究結果顯示,MCI組與正常對照組隨訪1年后,MMSE評分均顯著下降,而且MCI組下降的程度較NC組大(P<0.05)。而在影響MCI轉化為癡呆的多因素分析中,亦說明MCI患者認知功能越差,越容易轉化成癡呆。表明已診斷為MCI 者的認知功能較正常老人存在進一步減退的趨勢,從而提示在臨床工作中對MCI患者要更多關注。對認知功能測驗得分較低的老年人,應密切追蹤其認知功能的變化,及早發現癡呆病人。隨訪1年后兩組ADL評分均顯著上升,但增分值兩組無差異。兩組間的ADL增分差異無顯著性考慮和樣本量少、隨訪時間較短有一定關系。
MCI患者中隨著年齡的增長有相當比例可演化為癡呆,歐美的幾個研究表明[11],其演化率為每年12.0%左右,較普通人群中癡呆發生率約高10倍。本例研究中初診為MCI的患者,經過1年后隨訪復測擬診為癡呆的病人比率(47.67%)顯著高于NC組(2.30%)。數據與國內外研究結果出入較大,一方面目前多數MCI轉化率研究報道的是粗率,由于納入對象的年齡、性別和文化程度構成不同而不具有可比性;另一方面與本研究樣本量較少、樣本來源較單一有關。從而提示以后對樣本來源的選擇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研究樣本量偏小,代表性不夠,隨訪時間短,影響了結果的可靠性,有待今后予以改進。隨訪研究結果提示女性、高齡、文化程度低、婚姻和居住狀況可能為MCI的危險因素。隨著增齡,大部分老年人的認知功能及生活能力有下降跡象。而已診斷為MCI的患者的認知功能較正常老人存在進一步減退趨勢,癡呆的發生率高。因此對高齡老人的全面照料,采用一定的干預措施,定期進行篩查應該是癡呆預防的重點。
【參考文獻】
1 孟琛,湯哲.社區老年人認知功能變化及其預后的五年前瞻性研究.中華神經科學雜志,2000,33(3):138.
2 Petersen RC,Smith GE,Waring SC,et al.Mdd cognitive impairment din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oatcome.Archives of Neurology,1999.56:303-308.
3 Lopez OL,Jagust WJ,Dulberg C,et al.Risk factors for mild cog nifive impairment in the Cardiovascular Health Study Cognition Study:part 2.Arch Neurol,2003,60(10):1394-1399.
4 Tervo S,Kivipelto M,Hanninen T,et al.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rn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 population-based three-year follow-up study of cognitively healthy elderly subjects.Dement Geriatr Cogn Disord,2004,17(3):196-203.
5 彭海英,鄭志學,朱漢民.4510名老年人認知功能調查結果的分析.中國老年學雜志,1999,19(2):65-67.
6 Meyer JS,Rauch G,Rauch RA,et al.Risk factors for cerebral hy-poperfusion,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ementia.Neurobiol Aging,2000,21(2):161-169.
7 Verhaegen P,Borchelt M,Smith J.Relation between eardiovascu-far and metabolic disease and cognition in very old ag e:cross-sectional and longitudinal findings.from the Berlin aging study.Health Psychol,2003,22(6):559-569.
8 Cervilla JA,Martin Prince,Anthony Mann.Smoking,drinking,and incident cognitive impairment:a cohort community based study included in the Gospel Oak project.J Neurol Neumsurg Psychiatry,2000,68:622-626.
9 Orgogozo JM,Dartigues JF,Lafont S.et al.Wine consumption and 13ordeaux area.ReV Neurol(Paris),1997,153(3):185-192.
10 Leiboviei D,Ritehie K,Leddsert B,et al.The effects of wine an d tobacco consumption on cognitive perforln~nce in the elderly:A longitudinal Study of relative risk.Int J Epidemiol,1999,28(1):77-81.
11 Levy R. Aging associated cognitive decline. Working Party t he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c Association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World Health Oganization.Int Psychogeriat,1994,6:63-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