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抗骨髓炎片是結(jié)合多年來對慢性骨髓炎患者的治療經(jīng)驗,通過對藥物的不斷篩選和驗證,研制成功的一種治療各種急慢性骨髓炎和骨壞死,骨膜炎的骨科中藥新藥。下面就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些有關這種藥物的主治功能的一些說明,希望能給廣大的患者朋友一些幫助。
抗骨髓炎片主要功能是清熱解毒,散瘀消腫。用于附骨疽及骨髓炎屬熱毒血瘀者,主要的成分是金銀花,蒲公英,地丁,半校蓮,白頭翁,白花蛇舌草等多種藥物綜合制造而成。對身體的副作用較小。
抗骨髓炎片一般的辨別的方式主要有以下的一些:取抗骨髓炎片6片,除去糖衣,研碎,加乙醇30ml,于水浴回流1小時,濾過,得濾液約22ml,濾液照下述方法進行試驗:
(l)將濾液點于濾紙上,噴以1%三氯化鋁乙醇溶液,干燥后顯黃
色斑點,于紫外光燈下觀察,黃色斑點呈極明顯的黃色或黃綠色熒光。
(2)取濾液1ml,加等量3%碳酸鈉溶液,于水浴上煮沸3分鐘,冷卻后加新配制的重氮化試劑1~2滴,顯紅色。
(3)取濾液1ml,加亞磺酰氯2~3滴,混勻后,蒸干,于殘渣中滴入羥疑胺乙醇溶液2滴,再加入氫氧化鉀乙醇溶液2滴,加熱,放冷后,加2mol/L的鹽酸酸化,再滴入1%三氯化鐵溶液1滴,應顯紅至紫色。
抗骨髓炎片治療附骨疽及骨髓炎屬熱毒血瘀者,尤其是在治療附骨疽。以下就給大家講解一些有關該病的有一些情況。疽之生于筋骨部位的稱為附骨疽。多因風寒濕阻于筋骨,氣血凝滯而成。 其癥初起見寒熱往來,繼則筋骨疼痛,表面不紅不熱,但痛如錐刺,不能屈伸轉(zhuǎn)動,久則寒郁化熱,腐肉成膿,而外形仍漫腫無頭,皮 色不變。潰后稀膿淋瀝不盡,不易收口,易形成瘺管和死骨,待死骨脫出后,才能逐漸愈合,類于化膿性骨髓炎。凡毒氣深沉,結(jié)聚于骨而發(fā)生的深部膿瘍叫做附骨疽,又稱骨癰、貼骨癰。因潰后常脫出敗骨,故又有多骨疽、朽骨疽、咬骨疽之稱。相當于現(xiàn)代醫(yī)學的急、慢性化膿性骨髓炎。
附骨疽是由風寒風熱之邪外襲,化熱搏結(jié)于骨節(jié),或由于疔瘡走黃,疽毒內(nèi)陷,或病后余毒不清,濕熱內(nèi)盛,其毒深竄入里,留于筋骨,或由于外來直接傷害,局部骨骼損傷,復因感染邪毒,瘀熱搏結(jié),凝滯筋骨而成。本病有好發(fā)于四肢長骨,局部胖腫,附筋著骨,推之不移,疼痛徹骨,潰后膿水淋漓,不易收口,可成漏道,損傷筋骨的特點。
附骨疽始則全身不適,繼而寒熱交作,甚而壯熱不退,或伴有汗出,便秘尿赤,肌骨脹痛,疼痛徹骨,拒按,是為實熱之證。成膿期濕熱郁滯于骨,熱盛肉腐骨敗,則焮腫日著,寒熱交作,或日晡更甚,但患肢疼痛可略緩解。潰后諸癥漸伏,精神漸佳,唯瘡口膿水淋漓,遲遲不斂,或有腐骨從瘡口排出,可形成漏道。若經(jīng)久不愈,久耗氣血,則見氣血兩虛之象。治療以清熱化濕解毒為原則。
附骨疽的簡單的介紹如上,對于抗骨髓炎片的具體的使用請可以咨詢
百濟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