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在
男性不育癥中,因染色體異常所致占2.2%~33.0%。本文對近2年來我科進行不育咨詢的89例患者進行細胞遺傳學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4年3月~2006年6月來我科進行不育咨詢的患者89例,年齡22~45歲,不育時間2~13年,每位患者均按WHO國際標準進行計算機輔助的精液分析(CASA),發現
無精子者50例,嚴重少、弱精子者39例,常規進行細胞遺傳學分析。
1.2 方法 常規外周血淋巴細胞培養,染色體標本制備,G顯帶,鏡下閱片。
2 結果
89例患者中染色體正常者69例,占77.5%,異常者20例,占22.5%。其中無精子患者50例,異常核型12例,占24.0%;嚴重少、弱精者39例,異常核型8例,占20.5%。染色體核型分析結果見表1。表1 89例男性不育患者染色體核型分析
3 討論
男性不育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生精障礙,表現為無精子和嚴重少、弱精子。我科對這部分患者常規進行細胞遺傳學檢測,協助確定診斷和治療,可減少不育患者治療的盲目性。本文檢出染色異常10例,其中以Klinefelter綜合征最常見,典型核型為47,XXY。性染色體數目異常,導致性腺發育不良、不育,本病的生育功能無法產生,其發病原理一般認為是親代配子減數分裂過程中X染色體不發生分離所致。46,XY/47,XXY嵌合體患者所表現體征無典型47例,XXY患者明顯,其發病機制主要是由于胚胎卵裂早期出現X染色體不分離所致。本組以上5例患者均為無精子癥。46,XX男性綜合征,患者為男性表型,睪丸小而硬,無精子,無生育能力。
男性Y染色體上存在著控制精子發生的基因(AZF),AZF缺如可導致生精功能障礙,據現有對Y染色體遺傳序列的研究證實,Y染色體的微缺失是引起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檢出1例小Y(Y染色體積小于21號或22號染色體)為無精子患者,同樣考慮Y染色體上存在基因片段微缺失引起。
常染色體結構畸變可引起男性不育,本文發現異常染色體結構畸變6例,其中平衡易位3例均無精子,9號染色體倒位3例,平衡易位患者表型正常,因染色體結構異常,在形成生殖細胞時由于生殖細胞染色體嚴重缺失或重復,導致精子死亡。9例染色體臂間倒位目前認為與不育、生育畸胎、自然流產等有一定關系。本組9例染色體臂間倒位患者臨床表現1例為
少精癥,2例配偶自然流產。
綜上所述,染色體異常是引起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所致的無精癥,少、弱精子癥患者的自然生育幾率低,目前對其治療只能通過藥物和輔助生育技術,這部分不育患者的病因通過細胞遺傳學的檢測可確診。對提高男性不育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有價值。
參考來源:《中華現代臨床醫學雜志》2006年8月4卷15期;《男性不育89例患者的細胞遺傳學分析》;朱莉,張若鵬,張麗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