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成功率高嗎?器官移植會不會有什么并發癥?許多得了眼部疾病的患者朋友紛紛咨詢器官移植的安全與否問題。自1967年首例心臟移植成功,器官移植技術在全世界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我國更是如此。以2000年為例,
腎移植數突破了5000,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而且已有30多個單位年移植數超過了100例。
那么器官移植究竟俺不安全呢?眼睛做了器官移植后會不會產生諸多眼睛并發癥?下面
百濟藥師為大家詳細講解關于器官移植的若干問題。
什么是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 (Organ transplantation) 是將健康的器官移植到通常是另一個人體內使之迅速恢復功能的手術,目的是代償受者相應器官因致命性疾病而喪失的功能。
常用的移植器官有腎、心、肝 、胰腺與胰島、甲狀旁腺、心肺 器官移植
、骨髓、角膜等。在發達國家,腎移植已成為良性終末期腎病(如慢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盂腎炎等所致的慢性腎功能衰竭)的首選常規療法。
器官移植的倫理學問題
毫無疑問,器官移植技術解救了很多人,但也同時帶來不少的道德上的困惑。與器官移植有關的倫理學問題主要集中在器官的來源、摘取時機、分配方式、移植后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潛在的遠期并發癥、存活時間、生存質量、排隊與急救的矛盾等方面。
另外,腦死亡和治療性克隆也產生與之相關的倫理問題,如腦死亡的確定與器官的摘取時機有關,治療性克隆是“生產”可供移植的最佳手段的事實能否因此說明克隆可通過辯護等。總的來說,隨著器官移植技術的進展和移植數目的增加,器官移植的倫理學問題日漸復雜起來。
器官的摘取時機問題
毫無疑問,器官越新鮮,移植的效果越好。但摘取器官的時機直接與死亡的界定有關。器官移植與死亡的倫理學問題有關,需解決生與死的模糊界限問題,不僅是死亡的含義,而且還有死亡的精確時間,這直接決定通氣設備是在剛死亡之前還是在之后的一瞬間,或是在死亡之后的多長時間內使用,這樣可以盡量保持器官就象剛死亡前的狀況一樣。
器官移植后的一系列問題
現在隨著器官移植數目的增多和患者各種不同反應的差異的顯現,器官移植潛在的遠期并發癥等問題日漸受到重視,這主要與免疫抑制藥物有關,其中以代謝性并發癥最為常見,且對移植后患者的長期生存質量產生重要影響,如
糖尿病、
高血壓、高膽固醇或肥胖癥,又如移植存活20年以上的大多數患者易患有
骨質疏松或骨質稀少。
這些都應使患者知情,并采取預防或其他措施。了解接受器官移植后患者的心理狀態也是需要重視的倫理學問題,通過對國內首例
肝移植術后存活超過4年的患者進行跟蹤調查,方法包括個別交談及定式量表精神心理測查(癥狀自評量表、漢密頓焦慮量表、焦慮自評量表、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發現患者術后存在抑郁、焦慮情緒及社會功能缺陷等精神科問題,尤其擔心經濟費用問題(因是國內首例肝移植,多數藥物是免費的),這與患者的文化水平、經濟狀況及周圍環境等多種因素有關,積極有效的精神科指導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狀態,提高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
選擇器官移植要慎重!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目前醫學界還沒有百分百肯定器官移植一定會成功,也沒有醫學證明器官移植后不會產生并發癥。因此廣大患者選擇器官移植時一定要慎重。像普通的
近視眼、視網膜脫落、
白內障等眼部疾病無需器官移植,選擇藥物治療也能達到治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