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概念中,
骨質疏松的原因就是“缺鈣”。事實上,骨質疏松的原因除缺鈣外還有許多不為人們熟知的因素。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骨質疏松癥還與蛋白質、脂肪、維生素D等多種營養以及內分泌、年齡和性別、運動等因素有關。骨質疏松的原因很多,廣大患者切莫掉以輕心。下面由百濟藥師為你一一解讀骨質疏松的原因。
骨質疏松的原因一:營養不均衡
1、鈣缺乏
鈣是骨骼的重要組成部分。骨質疏松的發生主要與機體鈣缺乏有關。如果飲食中鈣攝入量不足,或是腸道對鈣的吸收減少, 就會引起機體負鈣平衡。為了維持正常的血鈣水平,機體會通過增加甲狀旁腺激素分泌等促進骨質溶解,使骨骼中的鈣“遷徙”到血液中,從而導致骨質減少,即骨量丟失。這種鈣入不敷出的狀態長期延續,骨質就會變得疏松多孔而易于
骨折。
2、膳食鈣磷比例不平衡
膳食鈣磷比例不平衡會影響鈣的吸收。膳食中鈣磷的適宜比例為兒童2:1或1:1,成人1:1或1:2。任何一種元素過多都會干擾另外一種元素的吸收,并增加其排泄。我國營養調查顯示,居民每日膳食中鈣含量為405.6毫克,磷為1047.6毫克,鈣磷比例為1:2.6,磷的比例偏高,這也可能是我國骨質疏松癥發生率較高的原因之一。
3、維生素D缺乏
維生素D可以促進小腸對鈣的吸收,調節血液中鈣的含量。日光中的紫外線可促進皮膚內的維生素D合成。如果人體對維生素D膳食攝入不足或缺乏日照等,就會造成體內維生素D水平過低,影響鈣的吸收。
4、脂肪攝入過多
膳食中的脂肪,特別是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時,會與鈣結合形成不溶性皂鈣,并由糞便排出從而使結合的鈣丟失。另外,膳食中的植酸、草酸等都能和鈣結合形成不溶性鹽而影響鈣的吸收。
5、長期蛋白質攝入不足
長期蛋白質營養缺乏,可導致骨基質蛋白合成不足,新骨生成減少,若同時存在鈣缺乏,那么發生骨質疏松的風險性就會增加。
6、微量元素攝入不足
當人體內缺錳時,破骨細胞的活性便會增強,而成骨細胞的活性卻受到抑制,成長速度減慢,造成成骨障礙。臨床研究表明,骨質疏松癥患者體內錳的含量僅為正常人的1/4。鎂、鋅等攝入不足,也會對骨量的維持產生不良的影響。
7、內分泌失調
卵巢功能減退、雌激素分泌下降是婦女絕經后骨質疏松癥高發的主要原因。雌激素的減少,會加速骨量的流失,使骨密度下降。此外,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時,糖皮質激素能抑制成骨細胞活動,影響骨基質的形成,增加骨質吸收,使骨骼變得脆化。雄激素缺乏、甲狀旁腺激素分泌增加、降鈣素分泌不足、甲狀腺功能亢進和減退、垂體功能紊亂等亦可以導致骨質疏松癥。
8、年齡和性別影響
骨質疏松多見于65歲以上的老人和絕經后的婦女。一般情況下,人體90%的骨量累積在20歲前完成,10%在20~30歲之間完成,并在30歲左右達到骨峰值。在骨骼達到骨密度峰值以前,骨代謝非常旺盛,攝入的鈣會很快被吸收進入骨骼中沉淀,骨骼生成迅速,骨鈣含量高,骨骼最為強壯。骨密度峰值越高,老年后發生骨質疏松癥的機會就越少,發病年齡越遲。骨密度峰值期過后,破骨細胞相對活躍,開始出現生理性的骨量減少,骨質總量將以每年0.2% ~0.5%的速度遞減。女性絕經、男性60歲以后減少更加明顯。
9、運動不足
骨骼發育程度、骨量大小與運動密切相關。運動是刺激成骨細胞活動的重要因素。運動不足,特別是戶外運動減少,一方面將抑制成骨細胞的活性,影響骨骼的重建;另一方面接受紫外線的機會減少,會使維生素D合成降低,影響腸道對鈣的吸收,使骨質變得疏松。
如上所述,骨質疏松的原因很多,廣大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加以注意,避免因疏忽而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