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其特點是關節軟骨發生原發性或繼發性退行性變,以及骨質增生。骨性關節炎通常在40歲后發病,逐漸惡化并持續終身。60歲以上人口中,X光檢查出現骨性關節炎跡象的比例達75%。
骨關節炎病因尚不明確,其發生與年齡、肥胖、炎癥、創傷及遺傳因素等有關。以中老年患者多見,女性多于男性。60 歲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可達50%,75 歲的人群則達80%。該病的致殘率可高達53%。OA 好發于負重大、活動多的關節,如膝、脊柱(頸椎和腰椎)、髖、踝、手等關節。
由于老年或如創傷、關節的先天性異常、關節畸形等引起關節軟骨的非炎癥性退行性變及關節邊緣骨贅形成,臨床可產生關節疼痛、活動受限和關節畸形等癥狀。骨關節炎的名稱極多,如肥大性骨關節炎、退行性關節炎、變性性關節炎、增生性骨關節炎或骨關節病等,國內統一使用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的主要病理改變為軟骨退行性變性和消失,以及關節邊緣韌帶附著處和軟骨下骨質反應性增生形成骨贅,并由此引起關節疼痛、僵直畸形和功能障礙。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二類。原發性骨關節炎系指隨年齡老化而不和其他疾病相關的關節病變,繼發性骨關節炎則由損傷、炎癥、遺傳及代謝、內分泌等疾病所引起。
骨關節炎發病大多數無癥狀,一般不易發現。骨關節炎的患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女性比男性多見。50歲以上人群中,骨關節炎的發病率為50%,55歲以上的人群中,發病率為80%。一般骨關節炎可從以下6點檢驗出初期癥狀:
1.關節疼痛及壓痛:初期為輕度或中度間斷性隱痛,休息時好轉,活動后加重,疼痛
常與天氣變化有關。晚期可出現持續性疼痛或夜間痛。關節局部有壓痛,在伴有關節腫脹時尤為明顯。
2.關節僵硬:在早晨起床時關節僵硬及發緊感,活動后可緩解。關節僵硬持續時間一般較短,常為幾分數至十幾分鐘,很少超過30 分鐘。
3.關節腫大:手部關節腫大變形明顯,部分膝關節因骨贅形成或關節積液也會造成關節腫大。
4.骨摩擦音(感):由于關節軟骨破壞、關節面不平,關節活動時出現骨摩擦音(感),多見于膝關節。
5.關節無力、活動障礙:關節疼痛、活動度下降、肌肉萎縮、軟組織攣縮可引起關節無力,行走時軟腿或關節絞鎖,不能完全伸直或活動障礙。
6.X 線檢查:非對稱性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變,關節邊緣增生和骨贅形成或伴有不同程度的關節積液,部分關節內可見游離體或關節變形。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骨關節炎疼痛特點為休息時感覺不適,為了預防“休息痛”, 平時要加強項背部和腰部以及四肢的功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