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在美國,每年就有大約22%等待接受人類
器官移植的病人發生死亡,用于器官移植的人類器官非常短缺。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希望能夠用動物器官進行替代,其中豬的器官似乎非常具有應用前景。
在美國NIH進行的一項長期試驗中,研究人員將豬的心臟移植到狒狒腹部,日前他們公布了五個移植豬心臟的生存數據,其中一個心臟在狒狒體內保持了近三年的健康狀態。雖然這些數據還不足以說明臨床試驗的可行性,但是這項研究仍然為跨物種器官移植領域帶來了令人振奮的一些證據。
領導這項研究的Muhammad Mohiuddin醫生表示:“過去人們認為這樣的試驗有些瘋狂,也沒什么意義。但是通過這些實驗,我們意識到對人類進行跨物種器官移植完全可以實現。”
簡單地將器官從一個動物移植到另一個動物會立即引起宿主免疫系統發起強烈的攻擊。在一些早期的跨物種移植實驗中,器官存活的時間僅有幾分鐘。豬的血管細胞表面存在一種叫做α-1,3-半乳糖苷轉移酶的分子,能夠引起人類機體產生抗體,進而導致血栓形成。雖然在2001年的時候科學家們構建出缺少gal基因的基因工程豬,但是豬的器官在狒狒及其他非人靈長類動物體內仍然只能存活數月,接受移植的動物需要通過藥物抑制免疫系統,避免排斥外源器官,但同時也使它們易于受到感染。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進行了許多靶向藥物篩選,希望找到既可以保護移植器官,又不會將免疫系統全部破壞的藥物。其中最具前景的是一支能夠結合CD40的抗體,研究人員將這種抗體與血液稀釋藥物肝素共同用于接受了基因工程豬來源的心臟移植的五只狒狒。這些供體豬不僅缺失gal基因,同時表達另外兩種人類基因幫助抑制血栓形成。
在這個試驗中,研究人員并沒有將狒狒自身的心臟移除,而是將豬心臟與腹部的血管相連,這樣就可以避免進行復雜的心臟手術,同時可以研究免疫排斥反應。這些移植的心臟存活時間更長,但是否已經產生免疫耐受?為解答這一問題,研究人員將anti-CD40抗體撤出,結果發現一旦停止使用抗體,狒狒的免疫系統就開始排斥豬心臟。其中一只狒狒在停藥前進行了一年的免疫抑制,它體內移植的豬心臟可以在低劑量的藥物作用下維持存活,這表明低劑量的免疫抑制藥物仍然是有效的,但這也意味著這種移植方法還是需要終生進行免疫抑制。
除此之外,也有專家提出將心臟移植到腹部可以存活并不意味著這個心臟就可以正常工作,將其移植到胸腔能否真正替代原來的心臟仍然是個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