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年來,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率有所提高,但很多人對其認識不夠深入。強直性脊柱炎發病率的提高,加之它的危害不斷加大,從而使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問題備受患者關心。專家提議,要想減少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生率關鍵方法之一就是讓人們了解強直性脊柱炎早期癥狀和臨床表現,以便及早治療。到底強直性脊柱炎早期癥狀有哪些臨床表現呢?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種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關節、脊柱骨突、脊柱旁軟組織及外周關節,并可伴發關節外表現。臨床主要表現為腰、背、頸、臀、髖部疼痛以及關節腫痛,嚴重者可發生脊柱畸形和關節強直。
研究表明,遺傳基因和環境因素在本病的發病中發揮作用。已證實AS的發病和HLA-B27密切相關,并有明顯家族聚集傾向。正常人群的HLA-B27陽性率因種族和地區不同差別很大,我國為6%~8%,可是我國AS患者的HLA-B27的陽性率為90%左右。另有資料顯示,AS的患病率在患者家系中為4%,在HLA-B27陽性的AS患者一級親屬中高達11%~25%,這提示HLA-B27陽性者或有AS家族史者患病的危險性增加。
預防和治療強直性脊柱炎首先要知道其早期癥狀和臨床表現。
強直性脊柱炎一般起病比較隱匿,強直性脊柱炎早期癥狀無明顯癥狀,有些病人在早期可表現出輕度的全身癥狀,如乏力、消瘦、長期或間斷低熱、厭食、輕度貧血等。由于病情較輕,病人大多不能及時到專科就診,以至不能早期發現,致使病情延誤,失去最佳治療時機。部分病人初期臨床表現頗似急性風濕熱,或出現大關節腫痛,或伴有長期低熱、體重減輕,以高熱和外周關節急性炎癥為首發癥狀的也不少見,此類病人多見于青少年,也容易被長期誤診。個別病人初期類似結核病,表現為低熱、盜汗、虛弱、乏力、體重減輕、貧血,有時伴有單側髖關節炎癥,易被誤診為結核病。出現這種情況時,如果抗結核治療無效,而病人對消炎痛等非甾體抗炎藥反應良好,應考慮到強直性脊柱炎的可能。
腰背痛是最常見的強直性脊柱炎早期癥狀,是病情活動的指標之一。疼痛的位置包括腰部、下背部及腰骶部。因為強直性脊柱炎主要侵犯中軸關節且病變發展趨勢大部分是由下而上,所以骶髂關節和腰椎受累幾乎見于所有該病患者,其發生率在90%以上。骶髂關節炎癥早期一般比較隱匿,所以早期腰痛只表現為腰骶部不適或隱痛,有些患者只在勞累后發作,呈間歇性或兩側交替性酸痛,或表現為臀深部不適感。
另有一些患者,可能有外傷或其他誘因,表現腰骶部疼痛突然發作,疼痛劇烈不能活動,或伴發熱,似機械性腰痛或急性炎癥改變,臥床休息數日后,疼痛可緩解或消失。這種情況可反復出現,有逐漸加重的趨勢。初期疼痛的部位常位于腰骶部,可為單側,以后逐漸進展為雙側,疼痛嚴重時可放射至髂嵴、恥骨聯合、雙鼠溪部、坐骨結節和大腿后方,咳嗽、噴嚏、彎腰等動作的牽拉可使疼痛突然加重。
強直性脊柱炎千萬不能麻痹大意。倘若出現以上強直性脊柱炎早期癥狀,最好到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