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檢驗病毒的方法,除去血清培養基方法(HIV, CMV, HBV等病毒很難在培養基中分離檢驗),大致有三種::
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或RT-PCR等),最常用的方法,很敏感,但誤差大,價錢比較貴,通常單位用 copies/ml of plasma;
bDNA (branched chain DNA assay), 也是目前常用的方法,敏感,常規化,結果比較穩定,價錢比較便宜,通常單位用 units/ml of plasma (pg/ml, fg/ml);
NASBA (nucleic acid sequence-based amplification),不常用,很敏感,誤差大,工時長,價錢最貴,通常單位用 units/ml of plasma (pg/ml, fg/ml);
就HBVDNA而論,目前測驗HBV DNA時通常要達到兩個目的。一個是定性(qualitative),另外一個是定量(quantitative) 。
HBVDNA定性的測驗注重于HBVDNA的存在,它通常可以測到低于100copies/ml的病毒存在。當然還有更精確的方法,通常用于科研實驗室中,可以測到更低的含量。一般臨床用的都可以測到1000-2000 copies/ml以上的精度。定性通常只給陰性、陽性的結果。
另外一方面,定量的測定著重于HBV DNA量存在的多少。通常用于定量的極限在0.1-5 pg/ml (1 pg/ml = 283,000 copies/ml)之間。同樣,更精確的儀器可以測到0.001-0.005 pg/ml的精度。國外常用 fg/ml 為單位。copies/ml 比 fg/ml, pg/ml 單位更小。fg/ml, pg/ml 顯示定量比 (?) X 10?易懂不容易錯。
關于 copies/ml, pg/ml, fg/ml的換算大致如下:
Picogram: 1 pg = 10-12 g= 10-9 mg= 10-6 mg= 10-3 ng= 103 fg
Femtogram: 1 fg= 10-15 g= 10-12 mg= 10-9 mg= 10-6 ng= 10-3 pg
1 pg/ml = 283,000 copies/ml
HBVDNA正常指標
HBVDNA的正常指標或標準可以說是"不能100%設定的。"
定性測量的陽性通常說明病毒容易傳染給他人, 陰性說明不容易傳給他人。 一般講血中測到少于1000copies/ml一下可為陰性。
定量測驗, 因為結果是數字的, 而不是"高低," "陰陽," "正常/不正常," 也就比較麻煩。確定正常值指標一定要知道所做實驗的 "參考范圍" (reference range)。參考范圍是因測驗的儀器,方法,試劑,病人年齡,性別,條件等而定的。 如,目前一般生產應用的Ultra Sensitive Quantitative PCR (高靈敏度定量PCR) 法的測驗參考范圍是在:
Less than 0.001 pg/mL
Less than 2.3 log copies/mL
Less than 200 copies/mL
Note: The reportable range is 0.001 to approximately 700 pg/mL, which is approximately equivalent to 2.3-8.3 log copies/mL (200 to 200,000,000 copies/ml)。
就是說這種方法可以測到參考范圍是在0.001 到 700 pg/ml間, 約合在2.3-8.3 log 拷貝/毫升(200-200,000,000 拷貝/毫升)間;但是不同方法,儀器,批量這個范圍不同而正常值(對照)也就不同。 現在技術先進,人們可以在大量生產時人為地把這個范圍弄穩定/固定。
此外定量是根據拷貝/毫升決定多少而定。它只有量的定性! 只要測得到就是陽性,不是在一個病毒含量濃度沒病,一個含量有病,何況測不到也不能說沒病了 (下面細談)。
所以要想知道結果的正確與否,含量高低等應該和所做DNA單位索取所用方法及儀器的參考范圍及標準值或正常對照值。
查不到病毒DNA(Undetectable DNA)是不是就說明疾病治愈,不感染了?
查不到病毒的DNA不能說明已經不感染疾病,或者是治愈了。查不到病毒可能是因為現有儀器和水平不能測到更精確程度。目前很好的儀器可以測到20copies/ml之低血中的病毒存在。但是就是低于20拷貝還是有病毒存在在那里,而且病毒可能存在除血清以外的液體,細胞等中。病毒變化是以log (10的次方)計算的,半個log變化都屬于輕微的。
測驗HBV DNA的一點建議
一個有經驗的醫生,第一次給病人測定DNA,用藥或檢查前,都會用兩種不同的方法確定病毒的底線。之后,如果沒有特別誤差,最好是沿用一種方法。這樣可以比較準的記錄病毒量的變化。不會因為今天在地壇做的和下次在協和做的結果看起來離譜 (可能方法,參考范圍,儀器不同)。醫生也是一樣,最好固定。不然每個醫生不同想法 (不過想法一樣就壞了),最后弄得患者一頭霧水了。當然第二,第三位醫生的會診建議是不可以忽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