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張罰單,對全國一億多
乙肝病毒攜帶者來說,不僅意味著令人振奮的新聞,也是一種使人溫暖的支持。
經“乙肝斗士”雷闖舉報,廣州市衛生部門查實后,正式對違規查乙肝的廣東省電力一局醫院做出通報批評,并罰其暫停體檢服務。這是全國首家因違規查乙肝而被處罰的醫院,一些醫院人士感嘆“動了真格了”。
首張罰單,對全國一億多乙肝病毒攜帶者來說,不僅意味著令人振奮的新聞,也是一種使人溫暖的支持。事實上,自去年明確取消入學、就業體檢中的乙肝病毒檢測項目以來,這一禁令固然給深受“乙肝身份”之苦的人們帶來了希望,但也在執行中遭遇尷尬,“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此前沒有一家醫院、一個用人單位或學校因違規而受罰。
相形之下,廣州開出的首張暗查乙肝罰單,無疑是一記實在的拳頭。但這記拳頭是否有力,是否打到了痛點上,還需進一步觀察與思考。從目前看,暗查乙肝這樁買賣,服務提供商是醫院,購買方是當地三家企業。如果處罰違規者,只打醫院的板子,不問企業的過錯,于法理不合,于現實也無補。有暗查需求和行為的遠不止這三家企業。勞動和教育部門如果不與衛生部門同步采取行動,挖出違規的用人單位、學校予以處罰,就好比關了一個水龍頭,卻難以堵住水流找到另一個不“堅定”的水龍頭再次噴涌而出。
更進一步反思,暗查乙肝這種現象之所以存在,其實也反映了這樣一種現實,盡管已經有制度上的安排,但乙肝歧視依然難以從根本上撼動,乙肝偏見、乙肝恐慌還在相當大的范圍內存在,彌散在從社會到文化的許多角落,這是其推動暗查乙肝的內在動力。日前,在遼寧省人大會上,一位人大代表指出,一些家長、廠長、幼兒園園長不知道禁止乙肝歧視的文件,認為集體中有了乙肝人員就是危險的,成了乙肝歧視的直接制造者。
乙肝歧視是一個社會問題,其治理,需要全社會的責任和努力。從制度層面說,保障乙肝病毒攜帶者權益還需更多制度設計,尤其對針對乙肝歧視的突出問題繼續出臺細化的破解之策,同時加大執法力度,提高醫院、用人單位、學校的違法違規成本。從社會層面,當前迫切需要加強科普宣傳,將有關乙肝的知識詳細明白地告訴公眾,讓人們了解乙肝的真實情況,逐漸消除源于“無知”的恐懼與偏見,從根本上消解乙肝歧視的社會心理基礎。
在這次針對暗查乙肝的舉報中,雷闖做了兩面錦旗,一面寫著“給力”,一面寫著“不給力”,結果“給力”的一面送給了廣州市衛生局。這面“不給力”錦旗其實還可以留著,因為改善乙肝病毒攜帶者的生存發展境遇,徹底消除乙肝歧視,有關部門要做的還很多,我們需要這樣的鞭策與提醒。
(來源: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