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是我國第一大病,全國有1.2億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和非活動性乙肝表面抗原(HBsAg)攜帶者(下統稱《攜帶者》),其中3000萬人為乙肝患者。每年約有28萬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相關的肝硬化和肝癌。乙肝對人民的健康和社會經濟發展造成了嚴重危害,同時也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因此,加強乙肝的預防控制是關系到人民健康的大事,對于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保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戰略意義。乙肝是一種危害大的嚴重傳染病,但可以通過接種乙肝疫苗和其他措施預防。
由于乙肝疫苗的問世和推廣接種以及對乙肝傳播途徑和阻斷措施的深入研究和實踐,已為我們預防控制乙肝提供了成功的經驗,乙肝已成為完全可以預防控制的傳染病之一。預防控制乙肝除了通過接種乙肝疫苗外,其他措施包括:①新生兒要在出生后立即接受免疫注射阻斷母嬰傳播;②杜絕不安全注射和污染的血液制品;③避免用消毒不徹底的工具紋身、穿耳洞、針灸;④避免和別人共用容易被血液污染的牙刷、剃須刀等;⑤避免無保護性性行為。
乙肝通過血液、母嬰和性接觸三種途徑傳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觸不會傳染乙肝病毒。
1、經血傳播,在過去主要經輸血或血液制品而引起乙肝病毒感染,現在由于對獻血員實施嚴格的HBsAg篩查,已較少發生。目前主要發生于未經嚴格消毒的醫療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診療操作和手術,以及靜脈內濫用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紋身、扎耳環孔、醫務人員工作中意外暴露、共用剃須刀和牙刷也可傳播。
2、母嬰傳播是我國嬰幼兒感染乙肝病毒的重要途徑。HBsAg和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雙陽性(即俗稱的“大三陽”)母親所生的孩子,若未經有效預防(如接種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則大多都會被感染,且多成為乙肝病毒攜帶者。這主要是在分娩時接觸乙肝病毒陽性母親的血液和體液而傳播。目前通過國家實施新生兒乙肝疫苗免費接種,這種傳播已大為減少。
3、與乙肝病毒陽性者的性接觸,特別是有多個性伴侶者,其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險性明顯增高。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觸,如同一辦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計算機等辦公用品)、握手、擁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廳和共用廁所等無血液暴露的接觸,以及游泳或公共浴池,都不會傳染乙肝病毒。
認識上述乙肝病毒傳播和特殊性,對于正確把握乙肝的科學預防至關重要,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又避免“過度”,分寸卻當。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新生兒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的關鍵。新生兒出生后要及時并全程接種三針乙肝疫苗。 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同時也可預防丁型肝炎和由乙肝病毒引起的肝細胞癌。新生兒在出生12小時內注射HBIG和乙肝疫苗后,可接受HBsAg陽性母親的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