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只要提到口服抗病毒治療,乙肝病友立刻就會想到“耐藥”這個詞兒。這也是個困擾很多病友的問題。請問,目前耐藥問題能解決嗎?
耐藥可防可治,并不可怕,醫生現在已經有很多方法和經驗能夠很好地管理耐藥問題。乙肝患者無需“撿了芝麻掉了西瓜”,因為過分擔心耐藥而耽誤了抗病毒治療。
所有的核苷類似物都有發生耐藥性的可能,發生耐藥后需要加用無交叉耐藥的藥物。目前,有關乙肝聯合治療的證據正在日漸增加,在解決耐藥問題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專家強調,其實乙肝耐藥也有個過程。在發生臨床耐藥之前,有多種端倪和指標顯現。如果乙肝患者能堅持隨訪,醫生就有機會盡早發現端倪,盡早干預,就能有效地預防和管理耐藥。
廣東省中醫院肝病科主任池曉玲教授指出,根據目前的臨床經驗,24周(約半年)是治療的關鍵時間點。這就像體育比賽在第一局結束后,教練員要根據雙方的表現調整比賽方案一樣,此時如果乙肝病毒水平低于1×103拷貝/毫升,預示遠期療效較好,保持單藥治療即可。
相反,如果在這個時候發現乙肝病毒水平未低于1×103拷貝/毫升,就需要及早干預,及時加藥,在耐藥發生前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