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抗糖尿病藥有可能損害非糖尿病人的心臟
在一項對未患糖尿病但有胰島素抵抗性的非裔美國人的研究中,長期口服抗糖尿病藥與主動脈脈沖速度(PWV)增高有關,與此一致的是主動脈彈性的下降。
“以前已證明PWV增加表明心血管事件發生率高,也是心性死亡的獨立預測因子”,研究人員在5月《心臟》雜志(Heart 2005;91:589-594)上指出,因此,“未患糖尿病但有胰島素抵抗性的非裔美國人通過口服抗糖尿病藥來預防心血管并發癥的做法需要慎重評估”。
已經證明,未患糖尿病但有胰島素抵抗性的非裔美國人口服抗糖尿病藥后胰島素敏感性改善,可能延遲糖尿病和相關心血管并發癥的進展,但缺乏這些藥物對這一人群長期心血管作用的資料。為此,希臘雅典大學的波多拉斯(Harisios Boudoulas)和同事隨機指定181名血糖正常但有胰島素抵抗性的非裔美國人或口服格列吡嗪(5 mg/天)、或二甲雙胍(500 mg/天)或安慰劑,24個月。
研究者觀察到,前兩組病人的主動脈PWV顯著增高,P值分別為0.012和0.01;而安慰劑組的主動脈PWV沒有變化。前兩組主動脈PWV的變化與后一組相比有顯著意義(方差分析p < 0.05)。“隨訪期間其它的心血管或新陳代謝變量沒有顯著變化”,他們說。多變量分析中,用格列吡嗪或二甲雙胍治療“是PWV改變唯一、獨立的預測因子”。
研究人員指出,這些藥物對主動脈功能影響的確切機制還不清楚,值得進一步研究。
來源: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