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
貴州省思南縣人民醫院婦產科,貴州思南565100
(中國衛生產業2011年Z5期:67)
【摘要】目的 討論小劑量的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的方法和觀察。方法 臨床方面用B超來確診子宮肌瘤患者57例,同時運用小劑量的米非司酮,
【關鍵詞】米非司酮;子宮肌瘤;療效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一般多為良性腫瘤。一般情況下,女性30歲后其發病率很高,達到了20%。傳統的醫治辦法多為子宮切除手術治療,然則在絕經前切除子宮,很輕易使骨質疏松、冠心病等的提早出現。還會引起更年期綜合癥,使女人出現內分泌失調等困擾。傳統的手術切除子宮醫治子宮肌瘤不能獲得很好的療效,反而還會為患者生活上帶來不少苦惱。那么,在可以保留子宮的前提下,對子宮肌瘤患者行保留醫治,減輕患者治愈后生涯上的病痛熬煎,在患者中的聲譽越來越高。米非司酮與孕酮受體有很高的親和力,能阻止孕酮據有受體連系的部位。對子宮肌瘤患者行口服米非司酮保守醫治,可以有用節制和減少肌瘤體積,糾正貧血癥狀,以及可以減少手術中的出血。經過臨床實踐病例的計算剖析。愈加清晰的了解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的療效,為更好的治療子宮肌瘤提供科學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絕經前期子宮肌瘤病人57例,年齡在46~52歲.均(48.6±0.7)歲。入選條件:①經相關調查3~I I B超級證明病人子宮內有1個甚至多個子宮肌瘤瘤體。②病人在臨床上首要顯示為月經期延伸,月經量增多等癥狀。③經血慣例反省發現病人有輕中度貧血。④病人在就診前3個月內沒有接受藥物醫治子宮肌瘤。不符合條件:①病人兼并有宮頸或子宮內膜惡性病變。②病人兼有米非司酮和甲基睪丸素的禁忌證。
1.2 醫治辦法
從病人刮宮第一天開始即給予米非司酮10mg、甲基睪丸素5mg,口服,每天1次,延續服用6個月。因為病人多伴隨有缺鐵性貧血,因而給予大量鐵劑如硫酸亞鐵、維生素C等藥物醫治。
2 結果
2.1 病癥的轉變狀況
米非司酮治療1個月后,閉經32例,占總病例數的55.3%;治療2個月后,55例閉經,占總病例數的95.38%。治療3個月后57例子宮肌瘤患者均閉經,占總病例數的100%。所有患者的腰酸腹痛癥狀均逐漸減輕,貧血糾正。停藥后,月經逐步恢復正常。停藥2周后恢復8例,占總病例數的13.5%;停藥3~4周恢復l2例,占總病例數的21.1%;停藥5-6周恢復28例.占總病例數的48.14%;停藥6~7周恢復6例,占總病例數的7.67%;停藥后閉經患者8例.占總病例數的14.78%。
2.2醫治前后子宮肌瘤體積轉變
用藥前子宮及肌瘤平均體積分別是醫治后較前減小,分別為
2.3不良反響
所有患者均未呈現肝腎功能轉變、體重增加、色素沉著、低血壓等不良反響。服藥早期呈現輕度惡心7例,細微潮熱6例,陰道枯燥5例,2周后癥狀消逝。
此研討后結果充沛說明,醫治子宮肌瘤采用米非酮效果明顯,可使患者過渡到自然絕經,肌瘤體積明顯減少,有用地防止了手術醫治給患者的帶來的苦楚與損傷,很好的減輕了患者的身心和經濟擔負,是對子宮肌瘤進行醫治的理想藥物,國內還有研討標明,該藥對體積較小的子宮肌瘤有療效更多顯著。對患者從其月經周期的前5 d開始,每天晚飯后40 min,口服米非司酮,5個月為1個療程,持續治療2個療程后,其在月經周期和量方面較治療前有明顯轉變,患者的貧血癥狀獲得了明顯好轉,血紅蛋白值恢復正常,子宮肌瘤的體積明顯減少。由此可知米非司酮對子宮肌瘤以下優點:簡略便利,療效確實顯著,無毒副作用。在治療期間,因為子宮內膜的發育遭到阻滯,患者會呈現閉經的景象,致使血紅蛋白值增多,貧血得以糾正,還使盆腔充血癥狀得以減輕。
綜上所述,對子宮肌瘤患者采用米非司酮進行治療臨床效果較為顯著,使該病的保守治療方法獲得了一定的成功,是一種有效且價廉的藥物,值得臨床運用和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