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最佳的治療方法。方法:對2007年6月~2011年6月我院產科收治的92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92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剖宮產79例子宮肌瘤中,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76例,5例孕早期二次妊娠發生自然流產后行肌瘤剔除術,8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自然分娩產程順利。結論: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是婦產科常見病,易發生多種產科并發癥,需盡早明確診斷,并根據子宮肌瘤的長出時間,位置大小及患者有無其他妊娠合并癥等綜合因素來選擇分娩方式,同時剖宮產術中行肌瘤剔除術應慎重,預防并發癥的產生。
【關鍵詞】妊娠;子宮肌瘤;治療方法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也是人體最常見的腫瘤。多見于30~50歲婦女,以40~50歲最多見,20以下少見,據統計,35歲以上婦女約20%有子宮肌瘤,因很多患者無癥狀,或因肌瘤很小,因此臨床報道的發病率較真實的發病率為低。子宮肌瘤合并妊娠的患者在臨床亦很多見,據統計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其發病率約占肌瘤患者的0.5% ~1%,約占妊娠0.3% ~1.2%,成為目前產科較為常見的妊娠合并癥。同時隨著剖宮產術率逐慚增加,子宮肌瘤的發現率亦明顯增加。所以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如何治療子宮肌瘤,以及如何及時正確的預防處理產后出血是產科醫生比效注重的臨床問題,我院收治的92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采取了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療產,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7年6月~2011年6月我院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92例,其發病率在就診患者中為3.4%,年齡21~43歲,初產婦56例,經產婦36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發現時間:孕前發現12例,孕早期發現31例,孕中晚期發現37例,術中發現12例。漿膜下肌瘤有20例,占21.58%;壁間肌瘤36例,占39.43%;粘膜下肌瘤10例,占10.52%;多發性肌瘤26例,占28.47%。其中子宮體部肌瘤58例,子宮下段肌瘤22例,宮頸肌瘤12例。
1.2 方法 對本組92例患者進行嚴密觀察隨訪,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決定終止妊娠方法和子宮肌瘤的處理方法。
2 結果
92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剖宮產79例子宮肌瘤中,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76例,5例孕早期二次妊娠發生自然流產后行肌瘤剔除術,8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自然分娩產程順利。76例子宮肌瘤剔除術中,均未發生產后大出血、產褥感染及子宮恢復不良等并發癥,與正常剖宮產比較,出血量及手術時間等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
3 討論
子宮肌瘤是一種依賴雌激素的良性腫瘤,由于婦女妊娠期雌孕激素明顯上升,促使子宮肌瘤逐漸增大。但臨床上對子宮肌瘤在妊娠期是否一定增大還存在不同的觀點。國外學者用B超監測一組113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的子宮肌瘤(<
絕大部分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無明顯臨床表現,有時在產前檢查時可在子宮壁上觸診到突起的子宮肌瘤。現在因為B超在婦產科f臨床應用及推廣,為早期子宮肌瘤的診斷及隨訪監察妊娠過程中子宮肌瘤的改變提供了較為準確可靠的手段。子宮肌瘤對妊娠的影響主要因肌瘤大小、生長部位及妊娠不同時期而產生的不一樣的影響,一般處于妊娠早中期容易產生陰道出血和自發流產,妊娠晚期出現早產、胎盤早剝、胎兒宮內發育遲緩及胎兒壓迫綜合征等機率比較大,而處于分娩期則易出現胎位不正、難產、子宮破裂及產后出血胎盤留滯等并發癥。子宮肌瘤可以刺激子宮體內的靜脈擴張充血,改變宮體內環境從而影響孕卵的著床可能產生早期流產;亦可以使胚胎發育缺少供血導致流產。據統計,子宮肌瘤的流產率是非肌瘤孕婦的2~3倍。肌壁間肌瘤或黏膜下肌瘤可影響胎兒在宮內活動,使胎位出現如橫位、臀位等胎位異常,分娩過程中,由于肌瘤影響子宮肌肉的收縮功能,改變自然產程使之延長;子宮頸部的肌可阻塞產道,引起胎先露下降困難造成難產。
妊娠期剖宮產術中是否可以同時行肌瘤剔除術一直是個產科醫生爭議的焦點,因為有部學者認為妊娠時子宮壁血供豐富,子宮肌瘤邊界不完整,宮體大,手術視野欠清楚,再加上充血的子宮容易出轎,故不主張剖宮產時同時行肌瘤剔除。然而有些學者認為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可使患者免受再次手術的痛苦,減輕患者及其家屬的經濟負擔,殘存于子宮的肌瘤對剖宮產術后子宮收縮有明顯的影響,會明顯增加產婦產后出血和產生感染機會,本組76例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均未發生產后大出血、產褥感染及子宮恢復不良等并發癥,與正常剖宮產比較,出血量及手術時間等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
總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是婦產科常見多發病,易發生多種產科并發癥,需盡早明確診斷,并根據子宮肌瘤的長出時間,位置大小及患者有無其他妊娠合并癥等綜合因素來選擇分娩方式,同時剖宮產術中行肌瘤剔除術應慎重,預防并發癥的產生。
(查叁蘭,妊娠合并子宮肌瘤臨床分析[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2年月第32卷第3期:434-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