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出,婦科疾病患病率的上升,與女性自我保健意識的缺乏有關,上海市婦女婦科疾病患病率高達32.5%,并出現病人年輕化的趨勢。隨著社會的發展,醫學模式的變化,護理更加重視人的整體性、個別性、病人對服務需求的差異性。我院門診對婦科炎癥病人心理健康的維護實行了一系列的舉措,使病人受益匪淺,得到了病人的好評,每月測評的滿意度大于98%,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應。經過數年的臨床觀察以及與家屬的直接接觸,發現由于疾病本身帶來的身體創傷、痛苦甚至喪失器官或功能,一定程度影響了病人的自我形象及自我概念,加上生病或對生活、工作及事業、家庭、經濟等多方面的影響,使病人產生焦慮、恐懼、悲傷、無助、內疚、抱怨、生活無意義等負面情緒。我科除了接待婦科急診病人,還接待全部門診輸液、注射病人,針對這些病人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應用護理程序,開展了心理健康維護,并取得了滿意 觀介紹如下。
1 收集資料并評估病人的心理問題
積極關注病人對疾病的知曉程度,病人對疾病識,現階段病人的情緒和心理狀態。婦科炎癥病人常見的心理問題有抑郁、焦慮、多疑、害羞、憤怒、恐懼。
2 資料收集方法
2.1 團體形式 護士充當教育者、領導者、協調者、治療者的角色,協調全體成員的積極性,適度參與并引導,提供恰當的解釋,創造融洽的氣氛,使成員真實地、毫無顧忌地、坦率地暢所欲言,就可得到第一手資料,并通過溝通、觀察,將病人歸類,確定其具有哪些心理問題。
2.2 個體形式 護士充當專家、保密者、好朋友的角色,確保只有兩人在場,保證不泄密,讓病人自愿、誠心的傾訴,從而解決其心理問題。
3 終極目標
希望減少疾病復發,使疾病痊愈、心情舒暢。
4 措施
針對以上問題采取應對措施,進行心理健康維護,以促進病人的身心健康的發展平衡。積極關注:熱情的接待、坦誠的交流、無條件的積極關懷、設身處地的理解。尊重:尊重病人的隱私、要求、人格。理解:理解病人的觀點、思維、想法。適時回應:情感表達、情感反映、內容表達、內容反映。認知重建:做家務不等于鍛煉、經常使用消毒劑反而易引起感染、多用抗生素不是好事等,從而糾正錯誤的認知。有效的建議:
①講出你感到焦慮的事,不要悶在心里;或以工作為依托,分散注意力。
②進行適度體育活動,消耗體力,讓焦慮聚集在體內的能量釋放出來,緩解心理壓力。
③若感到工作負擔太重,那么就重新進行合理安排,利用娛樂調解緊張的情緒。④保持身體健康和外表整潔、合理飲食。
⑤教會其運用逐步肌肉放松法解除焦慮。
5 討論
5.1 團體健康咨詢的優點 為參加者提供一種良好的社會活動場所,病人之間可以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討論,共同交流、探討,彼此啟發、支持和鼓勵,克服身心適應不良,以積極的態度對待疾病,消除因疾病而產生的沮喪情緒和消極態度,改變不適應的心理、行為,能夠樂觀地面對現實、面對疾病、面對生活。
5.2 團體形式的局限性
①在團體情境中,個人深層次的問題不易暴露;
②在團體情境中,個體差異難以照顧周全;
③在團體情境中,有的成員可能受到傷害;
④在團體過程中獲得的關于某個人的隱私,事后可能無意中泄露,給當事人帶來不便。因此,介于以上因素,我們還采用另一種形式——個體咨詢。
在個體情境下,往往需要護士耐心的傾聽,讓其無所顧慮的傾訴、發泄,且給予針對性的引導、建議。
5.3 評價 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能積極地關注病人,適度地回應病人,有利于解除病人因病而產生的焦慮情緒;因就醫過程中某個環節未滿足其需要而產生的不滿情緒。通過以上舉措,大大提高了病人的信任度,從而改變了病人的行為和情緒,有利于疾病的康復和健康行為的建立,同時我科每月的滿意度測評都大于98%,獲得了雙贏。
(張秀琴,謝麗吉,婦科炎癥病人心理健康護理[J]家庭護士2007年17期: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