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除了進行最佳藥物治療外,早期使用選擇性醛固酮阻斷劑依普利酮可降低左心室功能障礙和心衰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后30天的死亡率。研究人員建議,基于這種早期生存益處,依普利酮應該用于AMI后的患者。
美國密歇根醫療中心的Bertram Pitt 醫生指出,盡管使用了標準治療包括ACE 抑制劑、β阻斷劑、阿司匹林和冠脈再灌注,心衰和/或左心室射血分數< 40%的患者MI 后頭一個月的死亡率仍然較高。
發表于8月2日的《美國心臟病學會雜志》(J Am Coll Cardiol 2005;46:425-431)上的依普利酮對AMI后心衰功效和生存研究(EPHESUS) 的最新數據顯示,依普利酮每日僅25mg可顯著降低這種高死亡發生率。
國際EPHESUS 研究納入了6,632例有LV 收縮期功能障礙和心衰臨床征象的AMI患者,這些患者在MI后3至14天被隨機指定使用依普利酮或安慰劑。在30天后,與安慰劑組比較,依普利酮組總體死亡率降低了31%,心血管死亡率降低了32%。研究人員寫道,這十分重要,因為EPHESUS實驗中平均隨訪16個月的過程中安慰劑組總死亡的25% 發生于隨機化后的頭30天內。
他們還說,更有意義的是依普利酮組頭30天的心臟猝死降低了37%。Pitt 醫生說,EPHESUS 的結果非常重要,因為以前研究顯示,在梗死后頭一個月植入心臟除顫器對降低死亡率無效。Pitt 博士還說:“我們相信對有心衰證據或左心室功能降低的患者MI 后使用依普利酮不但對生存,還對這些高危人群以后需要植入電動或機械裝置有重大影響。
EPHESUS 的30天死亡率數據是基于以前實驗數據,即在標準的梗死后治療中加入依普利酮,可使平均隨訪16個月的全因死亡率降低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