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原性心臟病和高原性心臟病為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其發病的基本環節均為肺泡缺氧引起肺血管收縮反應,導致肺動脈高壓和右心負荷增高。闡明缺氧性肺血管收縮反應(HpV)的機制,探索改變肺血管對缺氧的反應性的方法以防治肺動脈高壓,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念義。
本課題觀察了高鎂飲食對大鼠缺氧性肺血管收縮反應(HPV)和慢性缺氧性肺動脈高壓的影響。大鼠進高鎂飼料(每公斤普通飼料加鎂1000mg)10周后,血漿鎂濃度為2.58mEq/L,顯著高于對照組大鼠的血漿鎂濃度。慢性常壓缺氧(吸入氣含10%O_2,每天8小時,連續14天)后,與缺氧對照大鼠相比,進高鎂飼料盼大鼠的平均肺動脈壓(Ppa)和肺血管阻力(PVR)較低,肺血管對缺氧的反應性(△PVR%)較低,同時右心室肥大也較輕。血粘度和紅細胞比積在慢性常壓缺氧后均增高,但進高鎂飼料大鼠的血粘度和紅細胞比積與缺氧對照組大鼠無差別。結果表明,鎂可以降低PVR和HPV,從而緩解由慢性缺氧引起的肺動脈高壓和右心負荷。
對一般人來說,比較適合的含鎂豐富的食品具體有:蔬菜中的綠葉菜、慈姑、茄子、蘿卜等;水果中的葡萄、香蕉、檸檬、橘子等;糧食中的糙米、小米、新鮮玉米、小麥胚等;豆類中的黃豆、豌豆、蠶豆;水產中的紫菜、海參、苔條、鮑魚、墨魚、鮭魚、沙丁魚、貝類等。另外,零食中松子、榛子、西瓜子也是高鎂食品。而脂肪類食物、富強面、白糖則含鎂較少。因此,多吃粗糧、蔬菜、堅果和水果,就可以有效增加鎂的攝入量。如果每天攝入的鎂超過生理需要,一般情況下,過剩的鎂絕大多數會從腎臟排出,隨糞便排出的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