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對女性健康構成最大威脅的一種惡性疾病,涉及多種基因異常,包括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等,其發展是一個多因素多階段的過程。其中,轉移不僅是惡性腫瘤最重要的生物學特征之一,更是影響乳腺癌患者治療效果和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骨是乳腺癌最常見的遠處轉移部位之一。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健康科學研究所胡國宏研究組與上海交通大學Med-X中心徐學敏、胡曉芳研究組合作,揭示了分泌蛋白CST6可在乳腺癌骨轉移中發揮重要作用。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細胞研究》。
研究人員表示,結合全基因組表達芯片結果和甲基化芯片結果分析, cystatins家族成員CST6可能在乳腺癌骨轉移中起重要調節作用。
據介紹,該研究在低骨轉移的SCP4構建shRNA后敲除CST6,結果證明這一過程可促進細胞生長增殖、克隆形成、侵襲和遷移。相反,高骨轉移能力的SCP2過表達CST6,結果證明其可發揮抑制作用。
此外,不同條件培養液中CST6蛋白水平的改變也可影響細胞的侵襲和遷移,說明CST6通過癌細胞的分泌作用從而發揮抑制腫瘤轉移的作用。體內動物實驗進一步證明CST6在乳腺癌骨轉移中起重要作用。
該項研究利用來源于乳腺癌MDA-MB-231不同轉移能力的各種亞系SCPs細胞,通過分泌蛋白質組學檢測,得到了128種差異蛋白。研究發現,在調節酶活性的蛋白中,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ystatins)家族可能參與了乳腺癌細胞不同傾向轉移能力的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