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司莫司汀由浙南制藥廠投產上市,結構和環已亞硝腮(CCNU)相似,僅在環已烷的4一位上多一甲基,由于亞硝脈類藥物進入體內,即迅速分解,而其抗腫瘤作用是由它們的分解物或進一步的代謝物作用于靶細胞上,司莫司汀由于4一位不能在體內經基化,因而它和CCNU在抗腫瘤活性方面有較大差異。司莫司汀主要用于惡性淋巴瘤、腦瘤、黑色素瘤、肺癌等,有較好的療效。
司莫司汀,又名甲環亞硝脈,為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對處于G1-S邊界,或S 早期的細胞最敏感,對G2期也有抑制作用。司莫司汀單用,可用于黑色素瘤、淋巴瘤、
肺癌、
腦瘤及汗腺癌等,它和氟脈啥咤合并及用于
胃癌、腸癌等下消化道
腫瘤。
司莫司汀膠囊(甲環亞硝脲)進入體內后其分子從氨甲酰胺鍵處斷裂為兩部分,一為氯乙胺部分,將氯解離形成乙烯碳正離子,發揮烴化作用,使DNA鏈斷裂,RNA及蛋白質受到烴化,這與抗腫瘤作用有關;另一部分為氨甲酰基部分變為異氰酸酯,或再轉化為氨甲酸,以發揮氨甲酰化作用,主要與蛋白質特別是其中的賴氨酸末端的氨基等反應,這主要與骨髓毒性作用有關,氨甲酰化還破壞一些酶蛋白使DNA被破壞后難以修復,這有助于抗癌作用。
司莫司汀與其它烷化劑并無交叉耐藥性。司莫司汀膠囊具有副作用輕、口服吸收快、脂溶性大等特點。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委員會將司莫司汀定為治療
惡性黑色素瘤的首選藥之一,并把司莫司汀和氟脲嘧啶合并用藥列為
大腸癌和胃癌的首選化療方案之一。國內經多家醫院廣泛應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口服司莫司汀,單用為每平方米體表面積200~225mg,每6~3周給藥1次,也可每平方米體表面積36mg,每周1次,6周為1療程。合并其他藥物時,可給每平方米體表面積75~150mg,6周給藥1次,或每平方米體積30mg,每周1次,連給6周。
司莫司汀口服吸收迅速,服用14C標記的本品,在胃中迅速分解進入血液,并分解為氯乙基及4-甲基環已基兩部分,用藥后10分鐘,血漿中即可出現此兩種物質,1~3小時環已基部分達最大值,6小時氯乙基部分達最高峰。將環已基及氯乙基分別標記的本品120-290mg/m2給病人服用,血漿環已基a半衰期為24小時,β半衰期為72小時;氯乙基的半衰期為36小時。本品分子量小,脂溶性大,易透過血腦屏障,腦脊液的藥物水平為血漿的15%~30%。本品體內分布以肝、胃、腸、肺、腎中濃度最大,60%的藥物在48小時后以代謝產物的形式從尿中排出,此外亦經膽汁、糞便及呼氣時隨CO2排出。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服用司莫司汀膠囊(甲環亞硝脲)出現的不良反應:骨髓抑制,呈延遲性反應,有累計毒性。白細胞或血小板減少最低點出現在4~6周,一般持續5~10天,個別可持續數周,一般6~8周可恢復;服藥后可有胃腸道反應;肝腎功因與較高濃度藥物接觸,可影響器官功能;乏力,輕度
脫發;偶見全身皮疹,可抑制睪丸與卵巢功能,引起閉經及精子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