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日在津舉行的國際消化系統腫瘤研討會上獲悉,近年來我國胰腺癌癌發病迅猛增長,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其發病率在20年間增長約4倍,成為男、女主要高發癌癥。更嚴峻的是,它起病隱匿、生長迅速,患者從發病到死亡往往僅幾個月,在常見癌瘤中死亡率最高。各類癌癥已經成為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司莫司汀一般是用于治療腦原發腫瘤及轉移瘤的藥物。司莫司汀對于肺癌,惡性黑色素瘤,惡性淋巴瘤,胃癌,腸癌,肝癌有確切療效,同時能防止腦瘤及各種惡性腫瘤腦轉移,也適用于晚期胰腺癌,乳腺癌,宮頸癌。
司莫司汀口服吸收迅速,服用14C標記的本品,在胃中迅速分解進入血液,并分解為氯乙基及4-甲基環已基兩部分,用藥后10分鐘,血漿中即可出現此兩種物質,1~3小時環已基部分達最大值,6小時氯乙基部分達最高峰。將環已基及氯乙基分別標記的司莫司汀120-290mg/m2給病人服用,血漿環已基a半衰期為24小時,β半衰期為72小時;氯乙基的半衰期為36小時。本品分子量小,脂溶性大,易透過血腦屏障,腦脊液的藥物水平為血漿的15%~30%。司莫司汀體內分布以肝、胃、腸、肺、腎中濃度最大,60%的藥物在48小時后以代謝產物的形式從尿中排出,此外亦經膽汁、糞便及呼氣時隨CO2排出。
服用司莫司汀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骨髓抑制,但比較遲緩,與用藥劑量有關。2.消化道反應有惡心、嘔吐等,一般在6周后出現,約持續1~2周。3.口腔炎、脫發、肝功能損害比環己亞硝脲輕。4.司莫司汀作用與卡氮芥、環己亞硝料相似,但對肺癌、乳腺癌、惡性黑色素瘤優于BCNU及CCNU,而毒性又較低。
司莫司汀的不良反應可能有以下方面:
(1)骨髓抑制:呈遲發性,為劑量限制性毒性。血小板減少在用藥后4周出現,白細胞減少的低谷出現在5~6周,持續6~10日,可伴有紅細胞減少。
(2)胃腸道反應:口服后最早在45分鐘可出現惡心、嘔吐,遲者到6小時出現,通常在次日可消失,一般患者均能耐受。
(3)其他反應:可能有腎毒性,口腔炎,脫發,輕度貧血及肝功能指標升高;可能出現肺纖維化,但較輕。
司莫司汀在臨床上應用廣泛,有效治療癌瘤,讓許多患者重拾面對生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