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探討血清唾液酸(SA)在鼻咽癌的診斷價值及作為病情動態監測指標的可行性,研究者對50例鼻咽癌患者治療前、治療結束時、治療后2年的血清唾液酸進行檢測,并與EB病毒衣殼抗原-免疫球蛋白A(EBV-VCA-IgA)作比較;以健康成年人、頭頸部良性病變者各50例,作為對照。
結果鼻咽癌患者治療前血清唾液酸和EBV-VCA-IgA陽性率均明顯高于健康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不同時期血清唾液酸與EBV-VCA-IgA平均值呈明顯正相關。
血清唾液酸在鼻咽癌患者治療前、后及隨訪期變化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治療前陽性率達94.0%(47/50),治療結束時陽性率2.0%(1/50),隨訪期有復發者陽性率96.2%(25/26),未復發者陽性率4.2%(1/24);而EBV-VCA-IgA變化不太明顯。
作為診斷試驗,血清唾液酸對鼻咽癌的敏感度為94.0%,高于EBV-VCA-IgA的90.0%;特異性為93.0%,低于EBV-VCA-IgA的96.0%。
可見,血清唾液酸可能成為鼻咽癌病情變化的動態監測指標,結合EBV-VCA-IgA的檢測,可用于高危人群的普查、篩選,以及對臨床療效的判斷和預后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