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結腸癌和直腸癌總稱大腸癌,在環境或遺傳等多種致癌因素作用下發生的惡性病變預后不良,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在世界范圍內我國屬于低發區,但近年有上升趨勢。因此,做好教育宣傳,是預防結直腸癌的最佳方法。中西醫結合治療相互相承,中醫不僅可彌補西醫治療的不足,還可從整體出發,辨證施治,抑制癌細胞生長及增殖,控制擴散轉移癥狀,與其他療法聯合應用還可提高療效。
結直腸癌是世界第三大常見
癌癥,根據2002年的一項統計數據,每年約有100萬的新增病例,占癌癥死亡人數的10%以上。近日,在上海舉辦的“結直腸癌預防及治療十年進展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就近10年結直腸癌治療的重大進展進行了討論。
結直腸癌診斷治療的重大進步
據上海腫瘤醫院蔡三軍教授介紹,結直腸癌發病與遺傳和環境因素有關。結直腸癌主要有兩種遺傳易感綜合征:家族性腺瘤息肉病(FAP)和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HNPCC)。如果不進行干預,實際上所有的FAP都會進展成為結直腸癌。
在過去的10年中,結直腸癌的診斷和治療取得了重大進步。人們可以更早地發現病灶,利用分子遺傳學檢測建立更完善的分期系統;手術技術的提高,降低了術后的死亡率和復發率;高效治療藥物的出現,使得結直腸癌的治療方案不斷更新,早期患者甚至可以得到治愈。
雖然外科治療仍然是主要的治療手段,但是必須依靠其他治療手段的綜合應用才能進一步提高療效,多學科綜合治療已經成為當今惡性腫瘤治療的重要觀念與規范。同時,多科室聯合治療小組以及病例討論,已經在國內部分大型或腫瘤專科醫院出現并發揮作用。
晚期/轉移性結直腸癌標準治療方案確立
在近10年中,最重要的一項進展是晚期/轉移性結直腸癌標準治療方案的確定。
據北京大學臨床腫瘤醫院沈琳教授介紹,早期治療方案主要圍繞5-FU進行,隨著注射用奧沙利鉑的出現,注射用奧沙利鉑和伊立替康,聯合5-FU/LV已經成為晚期轉移性結直腸癌的標準治療。
另外,基于新的物質,例如抗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的單克隆抗體,或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的靶向治療也顯示出有益的作用。EGFR在細胞生長、分化和生存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而VEGF還參與血管的新生過程。
百濟新特連鎖藥業是一家經營和管理重大慢性疾病用藥的連鎖專科藥房,同時也是全國最大的專科醫藥連鎖企業。藥房擁有400多種腫瘤類藥品,囊括
肺癌、
肝癌、
胃癌、
前列腺癌、
乳腺癌、結直腸癌等主流新特藥品,專業的網站為您提供腫瘤相關信息,包括腫瘤癥狀,腫瘤的治療以及腫瘤患者的生活調理等。客服中心由數十位資深藥師組成,依托400免費電話,以科學客觀的態度介紹藥品,為全國顧客提供更便捷、更專業的藥品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