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蝥又名花斑蝥、花殼蟲一種貴重的中藥材,明代大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巨著中稱斑蝥性味辛、寒有大毒,有主治寒熱、鬼疰盅毒、鼠瘺、瘡疽、蝕死肌、破石癃、血積、傷人肌、治疥癬、墮胎、治瘰疬、通利水道、療淋疾、傅惡瘡瘺爛、治疝、解癤毒,治狂犬病等功效。現代科學研究,斑蝥素對治療惡性腫瘤、皮膚病、白癜風及頑癬有特效,同時對斑禿還有毛發再生的功效,對病毒性肝炎亦有較好抑制作用,因其有毒,臨床一般提倡以外用為主,一個患者身患牛皮癬,花了幾萬元不能治愈,后用斑蝥和酒精泡制,小面積涂抹,然后擴大外用,藥到病除。上述屬民間流傳小偏方,因人而異,還是謹遵醫囑。
斑蝥的現代藥理研究人類用斑蝥治療疾病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斑蝥為芫青科昆蟲南方大斑蝥或黃黑小斑蝥的干燥體。《木經》中稱其昧辛,熱、有大毒,歸肝、胃、腎大腸和小腸經,具有攻毒蝕瘡,逐瘀散結的功效。
近年來對斑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對其有效成分斑蝥素抗癌機制的探討、衍生物的研制和新劑型的開發方面,相繼合成了多種斑蝥素衍生物,如斑蝥酸鈉、羥基斑蝥胺、甲基斑蝥胺、去甲斑蝥素片等。現代臨床研究證實斑蝥在治療一些疑難雜癥方面,具有獨特的療效,如治療風濕痛、神經痛、梅核氣、斑禿、乳腺增生、鼻炎、傳染性疣、肝炎、癌腫等
利用斑蝥及其衍生物制成的一些療效顯著的中成藥、化學藥、生化藥等相繼問世,如鵝掌風藥水、治癬藥用紅膏、治癌藥斑蝥素及斑蝥素片、斑蝥素注射液、去甲斑蝥素片、斑蝥酸鈉片、復方斑蝥酸鈉片、斑蝥素乳膏等。
斑蝥是具有于破血逐瘀,攻毒散結的功效,是傳統抗癌藥材,其所含的斑蝥素具有明顯的抑癌作用,并且對于多種腫瘤細胞有抑制作用,可有效的縮小瘤體,并且對于多種惡性腫瘤有很好的作用,有廣譜抗癌的功效。是有抗癌作用的藥物,抑制DNA和RNA合成,對肝臟和癌細胞有較強的親和性,對原發性肝臟及其他癌癥有效,且無骨髓抑制作用,同時還具有升高白細胞數,抗病毒,抗炎作用。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以斑蝥為主要成分的復方斑蝥膠囊用于原發性肝癌、肺癌、直腸癌、惡性淋巴癌、食道癌、胃癌、賁門癌 胰腺癌、乳腺癌、惡性腫瘤、婦科惡性腫瘤及白血球低下癥等,也可用于肝炎、 肝硬化、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用于不同分期的癌腫治療都可有效的延長患者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