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具有解熱、鎮痛、抗炎、抗風濕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多方面作用,藥效迅速,已享譽百年, 是目前世界上解熱鎮痛類藥物的三大支柱之一,常用于
感冒發熱、頭痛、神經痛、關節痛、肌肉痛、風濕熱、急性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及牙痛等,是《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列入的品種。
近些年,在臨床實踐中發現,阿司匹林還具有抗凝作用,可改善血管彈性,并能疏通心腦循環。目前,阿司匹林被普遍用于防治動脈硬化癥、冠心病、腦血管和其他栓塞性血管疾病。但是,阿司匹林在使用過程中,會引起較多的不良反應, 尤其對胃腸道的損害較突出。
拜阿司匹林與普通阿司匹林有何區別呢?拜阿司匹林是指德國拜耳公司生產的阿司匹林腸溶片劑,對胃腸道副作用更小,最大的優勢就是精確腸溶。拜阿司匹林采用了腸溶包膜技術,其外膜由纖維素等不活躍原料構成,能抵抗胃酸的溶解作用,而在十二指腸偏堿條件下分解,減少了阿司匹林對胃的刺激,從而相對減少了傳統阿司匹林片對胃腸道的副反應。拜阿司匹林適用于不穩定性心絞痛、動脈血管術后,能預防心肌梗塞,預防一過性腦缺血發作和
腦梗塞等病癥。
拜阿司匹靈的藥理作用
① 鎮痛作用:主要是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覺對機械性或化學性刺激敏感的物質(如緩阿司匹林腸溶片激肽、組胺)的合成,屬于外周性鎮痛藥。但不能排除中樞鎮痛(可能作用于下視丘)的可能性;
② 抗炎作用:確切的機制尚不清楚,可能由于本品作用于炎癥組織,通過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應的物質(如組胺)的合成而起抗炎作用。抑制溶酶體酶的釋放及白細胞趨化性等也可能與其有關;
③ 解熱作用;可能通過作用于下視丘體溫調節中樞引起外周血管擴張,皮膚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熱增加而起解熱作用。此種中樞性作用可能與前列腺素在下視丘的合成受到抑制有關;
④ 抗風濕作用:本品抗風濕的機制,除解熱、鎮痛作用外,主要在于抗炎作用; ⑤ 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是通過抑制血小板的環氧酶,減少前列腺素的生成而起作用。
阿司匹林為酸性非甾體藥物,具有解熱、鎮痛、消炎的特性。通常口服0.3-1g阿司匹林用于緩解疼痛和低熱,如感冒和流感,可降低體溫和解除關節肌肉疼痛。阿司匹林也可應用于慢性、急性炎癥如風濕性關節炎、
骨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一般每天服用4-8g的高劑量可治療上述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