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化療有哪些注意事項?化療是一種傳統的肝癌治療方法,由于大多數肝癌發現時已為晚期,不能手術切除,故實施肝癌化療。
肝癌病人在化療時常常出現比較嚴重的毒性反應,如消化道反應、血常規、肝腎功能異常,給病人帶來極大的痛苦,甚至影響化療的正常進行。那么,肝癌化療中要注意哪些問題呢?用藥肝癌化療藥物中,有些藥物如氮芥、環磷酰胺、阿霉素等隨著藥物劑量的增加,療效也會提高,而且還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惡性細胞的耐藥性。當然,化療藥物的劑量加大,不良反應也就增加,從這個觀點看,似乎不良反應越大,化療效果越好有一定道理。但是,有些肝癌化療藥物如博萊霉素、長春新堿、平陽霉素、優福啶、哺氟啶等藥物,當超出一定劑量范圍后,療效并不增加,毒性反應則明顯增加。
此外,隨著化療的輔助用藥的進步,藥物副作用所帶來的問題得以盡可能地解決,例如化療藥物引起的外周血白細胞減少,通過在應用化療藥物后加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療,如吉粒芬、
惠爾血、格拉諾賽特等,白細胞降低的副作用并不明顯,而且還能允許化療藥物的劑量增加,使療效提高;又如大劑量順鉑化療由于使用了樞復寧這一類止吐藥物,嘔吐的副作用并不強烈,而療效比小劑量順鉑明顯提高。因此,肝癌化療療效應根據具體藥物,具體化療方法,是否合并應用輔助用藥等而定。單純的說肝癌化療的不良反應越大,療效越好的說法并不完全正確。原則上應該是通過化療獲得最大療效,并且盡可能把肝癌化療藥物的不良反應降至最低點。
飲食肝癌化療,在臨床上除必要的藥物預防外,飲食治療是十分重要的。
(1)肝癌化療消化道毒性反應的膳食調理化學治療損傷胃腸道黏膜,可出現惡心、嘔吐、上腹疼痛、納差等。此時可進食開胃食品,如山楂、扁豆、山藥、白蘿卜、香菇等,同時要少食多餐,避免飽食感。肝癌的化學治療可引起口腔黏膜炎,表現為黏膜充血、水腫、潰瘍、疼痛等。此時要保持口腔清潔,進食后刷牙,補充高營養流質或辦流質飲食,如蓮子羹、雪耳羹、牛奶、豆漿、鯽魚湯等。進食要細嚼慢咽,飯后1小時不要平臥,可以散布,化療前1小時不要進食水,進食時如惡心嘔吐可口服鮮姜汁3~5毫升。
(2)肝癌化療血象下降的膳食調理中醫最重視以臟補臟,因此在化療期間也可適量增加動物骨髓,如牛、樣、豬的骨髓燉燙,或用雞血、鴨血、鵝血、豬血制作的飲食。肝癌化學治療可造成骨髓再生不良,尤以白血球下降為、最為明顯。為有效預防血象下降,在化學治療時病人應補充高蛋白質飲食,如牛奶、大豆、瘦肉、豬蹄、海參、魚、動物肝臟及紅棗、花生、核桃、黑木耳、胡蘿卜、赤小豆等。河蟹、黑魚、牛肉、動物熬制的膠胨如驢皮膠(阿膠)、豬皮膠(肉皮胨)等也有助于提升白血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