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是極為常見的多發病,目前臨床上治療痔瘡的手段與藥物種類繁多,療效不一。我院運用痔痛安搽劑治療該病,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病例來源 門診患者144例,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各72例。實驗組男34例,女38例;年齡最小19歲,最大56歲;混合痔30例,炎性外痔28例,血栓性外痔14例。對照組男38例,女34例;混合痔30例,炎性外痔28例,血栓性外痔14例;年齡分布與實驗組相近。
1.2 治療方法
1.2.1 實驗組 用藥前先清洗患處,以痔痛安藥液早晚各涂擦1次,每晚臨睡前將痔痛安藥液25 mL倒入2 000 mL熱水內,先用此蒸氣熏蒸肛門,待水溫降到可坐浴時,接著坐浴30min,坐浴過程中若水溫降低,可加入適量熱水保持水溫。治療時可做排便動作,盡量使肛門自然外翻,接觸藥液。輕癥患者每日用藥1次,連用2~3 d,重癥患者5~7 d為1個療程。
1.2.2 對照組 藥物為馬應龍麝香痔瘡膏,取適量均勻涂于患處,每日2次,療程同實驗組。
2 結果治療后2組臨床表現比較,見表1。

3 討論
痔亦稱肛墊,是人人皆有的正常結構,肛墊的病理性肥大即謂痔病[1]。Ⅲ期以上內痔、重度混合痔在痔病中的比例,遠沒有Ⅰ~Ⅱ期內痔、輕中度混合痔常見,需要手術者畢竟是少數,因而用痔痛安搽劑治療痔病具有實用性。痔痛安搽劑的藥理作用證實,該藥有利于消除水腫、減輕疼痛、止血、促進傷口愈合作用,有利于痔病的癥狀恢復。中醫學認為,痔瘡多因飲食不節,過食辛辣厚味,致使濕熱內生;或久坐、負重遠行,使血流郁滯,氣血結滯[2-3]。苦
參、金銀花、薯莨、土大黃、枳殼、槐花、野花椒起清熱燥濕、涼血止血、消腫止痛之效,主治痔瘡、濕熱蘊結證,無不良反應,可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東銘.盆底與肛門病學[M].貴陽:貴州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312
[2] 賀執茂,謝力子,何永恒,等.肛腸疾病的診療與預防[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7:97
[3] 梁仲惠,黃少雄,周健,等.痔與腹瀉便秘關系的探討[J].中國肛腸病雜志,1999,19(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