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
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發病逐年增多,主要癥狀為上腹部脹痛不適、早飽、反酸、噯氣、燒心等,通?煞譃閯恿φ系K樣消化不良型、潰瘍樣消化不良型及非特異性消化不良型 [1] ;颊呓浳哥R等檢查排除器質性疾病,部分患者可有緊張、焦慮、抑郁等精神神經癥狀。故臨床可聯合應用抗抑郁藥物治療。本研究對86例患者采用西沙比利聯合
賽樂特或西沙比利單藥治療,比較其臨床療效。
1 臨床資料
1.1 研究對象 86例患者為2002年1月~2004年12月間于我院門診就診患者,其中男36例,女50例,平均年齡39±12歲。
1.2 診斷標準、入選標準及排除標準
1.2.1 診斷標準 根據羅馬Ⅱ分類體系標準 [2] ,FD的診斷標準為:在過去的12個月里,有頑固的反復發作的上腹部正中疼痛不適,這些癥狀至少持續12個月,但不一定連續,通過內鏡證實沒有明顯的器質性疾病可以解釋癥狀;也沒有明顯的跡象表明,消化不良可以通過排便緩解或同大便的頻度或形狀的變化有關。
1.2.2 入選標準 入選患者全部符合羅馬Ⅱ診斷標準,并且近12個月內上腹脹、早飽、噯氣、惡心等癥狀持續或間歇發作,超過3個月,這些癥狀均由消化道引起,除外上消化道潰瘍、糜爛、
腫瘤等器質性病變,以及肝、膽、胰腺疾病。
無全身代謝性疾病無結締組織疾病,女性無妊娠,且非哺乳期。另外所有患者經SDS自量表評分,SDS≥50為抑郁狀態 [3] 。
1.2.3 排除標準 不能堅持服藥,試驗過程中發現伴隨嚴重心肺疾病,出現藥物不良反應者。
1.3 分組及試驗方法 所有患者按就診先后順序編號,以隨機數字法隨機分為單藥治療組和聯合藥物治療組,每組均為43例。聯合藥物治療組,西沙比利5mg,3次/d,口服,睡前口服賽樂特20mg。單藥治療組,西沙比利5mg,3次/d,口服,睡前口服安慰劑1片。給藥人員及患者對給藥情況不知情。以4周為1個療程。
1.4 癥狀及療效判定 情緒障礙評分:采用SDS自評量表分別給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進行測評,記錄得分。消化系癥狀評分:根據餐后飽脹、上腹脹氣、噯氣、早飽、厭食、惡心、嘔吐、反胃癥狀嚴重程度分別給予0~3級評分,0分:無癥狀;1分:輕度,注意體驗時有癥狀;2分:中度,有自覺癥狀,不影響工作;3分:重度,明顯影響生活和工作。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軟件SPSS11.0對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結果以ˉx±s表示,兩組對比行t檢驗。
2 結果
見表1。結果顯示,聯合藥物治療組治療后消化系癥狀改善好于單藥治療組,差別有顯著性(P<0.05),單藥治療組治療后情緒障礙評分無改善,聯合藥物治療組治療后情緒障礙評分改善顯著(P<0.05)。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略
3 討論
FD為消化系常見疾病,發病率逐年增高,其發病機制復雜,胃酸、幽門螺桿菌及胃腸運動失衡、內臟感知過敏均為誘因。近年來,患者心理狀態及個性特點在其發病中所起作用日益受到重視。研究表明,FD患者普遍具有神經質、性格內向、焦慮、抑郁等個性特點。焦慮及抑郁情緒可以降低患者內臟感覺閾值,由此可見,情緒障礙可以加重消化道不良癥狀。針對其癥狀特點及發病機制,臨床可應用全胃腸動力藥物西沙比利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西沙比利作用于胃腸肌間神經叢,5-HT4受體,導致膽堿能受體活動增強,促使乙酰膽堿釋放增加,增進胃腸動力。本研究顯示,經西沙比利治療1個療程后,患者消化系癥狀得以明顯改善。
賽樂特為選擇性5-HT在攝取抑制劑(SSRI),能夠抑制大腦網狀上行激活系統,具有中樞性抗焦慮作用。其作用機制為通過抑制突觸間5-HT重攝取和代謝,從而增加突觸間5-HT的傳遞,發揮抗抑郁作用。針對FD患者常見的焦慮
抑郁癥狀,本試驗證實,賽樂特可以明顯改善患者情緒障礙癥狀。并且對于有明顯精神神經癥狀患者,同西沙比利聯合治療FD時,有較單藥治療更好療效。試驗中,全部患者治療后均無明顯藥物不良反應,依從性好,根據其療效可以認為是目前治療FD較理想方案之一。(參考來源:西沙比利聯合賽樂特與西沙比利單藥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隨機雙盲臨床對照研究,田宇,中華醫學實踐雜志2005年第4卷第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