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之所以被統稱為消化性潰瘍,是因為既往認為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對粘膜自身消化所形成的。如果想區分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可從胃潰瘍的并發癥入手了解。
由于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病因和臨床癥狀有許多相似之處,臨床上也難以區分是胃潰瘍還是十二指腸潰瘍,因此往往診斷為消化性潰瘍,或胃、十二指腸潰瘍。如果能明確潰瘍在胃或十二指腸,那就可直接診斷為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
正確的區分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可從胃潰瘍的并發癥入手了解。因為胃潰瘍在發病的時候,往往會伴發許多的并發癥。那么,胃潰瘍的并發癥有哪些呢?
胃潰瘍的并發癥之一:潰瘍穿孔。
消化性潰瘍穿孔臨床上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其發生率為5%~10%。十二指腸潰瘍發生率高于胃潰瘍。潰瘍穿孔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以30~50歲多見,十二指腸潰瘍穿孔多見于40歲以下的青壯年,而胃潰瘍穿孔以50歲以上的中老年居多。
胃潰瘍的并發癥之二: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潰瘍病最常見的胃潰瘍的并發癥,約有20%~30%的潰瘍患者曾有出血病史,十二指腸潰瘍出血較胃潰瘍更多見。據統計,在上消化道出血的各種病因中,潰瘍約占50%,居首位。消化性潰瘍并出血多數(約80%)可以自行停止。
胃潰瘍的并發癥之三:幽門梗阻。
潰瘍病患者約10%可能并發幽門梗阻,其中80%發生于十二指腸潰瘍,其次為幽門管或幽門前潰瘍。潰瘍病并發幽門梗阻老年人多見,以
男性為主。近年來,由于各種有效抗潰瘍藥物的廣泛應用,此種胃潰瘍的并發癥明顯減少。幽門梗阻有器質性和功能性兩種。前者是因慢性潰瘍引起黏膜下纖維化,導致
瘢痕性狹窄。
胃潰瘍的并發癥之四:癌變。
慢性胃潰瘍是否會癌變,目前尚有爭議。多數學者認為,胃潰瘍癌變是存在的,其癌變率估計在1%~7%,胃潰瘍癌變常發生于潰瘍邊緣,癌細胞可浸潤于潰瘍瘢痕結締組織之間,十二指腸潰瘍一般不發生癌變。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胃潰瘍的發生,多數是由于日常生活飲食不規律所引起。因此,胃潰瘍患者應注意良好的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