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慢性
胃炎及
消化性潰瘍的重要致病因子,與
胃癌、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密切相關,根治幽門螺桿菌感染是防治上述各種疾病發生、發展以及復發的重要措施。目前標準的根治幽門螺桿菌感染第一線治療首選是質子泵抑制劑(PPI)三聯7 d療法 (PPI+兩種抗生素),抗生素主要基于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和甲硝唑[1]。但是20多年來隨著根治幽門螺桿菌治療方案的實施,幽門螺桿菌耐藥狀況日趨嚴重,原有效根治幽門螺桿菌的治療方案因耐藥而療效逐漸下降。因此,有必要積極探索新的、廉價、高效、無副作用的抗幽門螺桿菌藥物。本研究觀察應用埃索美拉唑、左氧氟沙星與奧硝唑三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慢性胃炎的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慢性胃炎病人97例,男45例,女43例;年齡18~70歲,平均45歲。隨機分為治療組50例,對照組47例。入選標準:有
消化不良癥狀,并經胃鏡證實為慢性胃炎,包括伴有萎縮或糜爛;經胃鏡胃黏膜活檢病理組織切片染色及快速尿素酶法檢測均陽性;確診后入組,并且之前1月未用過抗酸劑、鉍劑及抗生素;病人對研究方案知情同意。所有病人之前均未接受幽門螺桿菌根治治療。排除標準:心、肝、腎功能異常;對實驗藥物過敏;妊娠及哺乳期婦女;有影響幽門螺桿菌根治的其他因素,如伴有其他系統性疾病,如
哮喘、自身免疫性疾病、精神疾病等有可能影響觀察過程者或長期服用類固醇激素或非甾體抗炎藥者;伴有其他胃部疾患病史,如胃手術及胃惡性
腫瘤病史等。兩組在性別、年齡、體質量、身高及是否吸煙飲酒方面均無統計學差異。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病人給予埃索美拉唑20 mg +左氧氟沙星0.2 g+奧硝唑0.5 g,對照組則給予埃索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0 g+克拉霉素0.5 g,上述藥物均1日2次,療程為7 d;其中治療組退出治療1例,失訪2例,對照組病人失訪4例,最后有效病例90例。
1.3 療效評價
治療結束后停藥4~6周復查13C尿素呼氣試驗,結果≤4‰為幽門螺桿菌陰性。期間避免服用抗生素和抑酸藥,比較分析兩組的療效
和安全性。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PPMS 1.5[2]統計軟件進行統計處理,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幽門螺桿菌根治率
治療組按意向治療(ITT)分析幽門螺桿菌根治率為82.00%,按完成治療(PP)分析幽門螺桿菌根除率為87.23%;對照組按ITT分析幽門螺桿菌根治率為63.83%,按PP分析幽門螺桿菌根除率為69.77%,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χ2=4.08、4.11,P<0.05)。
2.2 不良反應
兩組病人不良反應相似,主要有頭暈、惡心、口中異味、腹部不適、
腹瀉及皮疹,大多癥狀輕微,可耐受,停藥后消失,起皮疹病人服用2 d撲爾敏,皮疹消失。兩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見表1。表1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略)
3 討論
幽門螺桿菌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的重要病因,根治幽門螺桿菌感染可防治這些疾病的發生。理想的幽門螺桿菌根治方案應符合有效、簡便、經濟和安全的標準,按PP分析根治率應≥90%,按ITT分析根治率應≥80%[3]。 目前幽門螺桿菌初次推薦根治方案仍為PPI聯合2種抗生素 (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和四環素等)[1]。但是近10年來,初次推薦根治方案根治率越來越低,7和10 d的標準三聯療法獲得的幽門螺桿菌根治率甚至降到了80%以下[4]。幽門螺桿菌根除失敗原因很多,包括抗生素耐藥、病人依從性差、不同疾病以及胃內pH值差異等多方面,但抗生素耐藥被認為是根治失敗的主要原因,其中克拉霉素和甲硝唑的耐藥性問題尤為突出。我國北京地區近年研究顯示,幽門螺桿菌對甲硝唑和克拉霉素的耐藥率分別為43.1%和18.3%[56],因此,在克拉霉素和甲硝唑耐藥率較高的地區,推薦以藥敏試驗為基礎指導臨床用藥,但在臨床實踐中對于大多基層醫院還難以實施,因此需要尋找新的有效的根治方案。
左氧氟沙星主要抑制細菌的DNA旋轉酶和拓撲異構酶Ⅳ,阻斷DNA復制而起快速殺菌作用,半衰期長,性質穩定,耐酸,口服吸收好。氟喳諾酮類抗生素在體外對幽門螺桿菌有效,且與PPI形成協同作用。國外有學者將左氧氟沙星用于一線方案,根治率高于85%,且依從性良好,認為以左氧氟沙星為基礎的三聯 7 d療法是根治幽門螺桿菌最理想的一線療法[4,7]。
甲硝唑由于其在胃內的高穩定性和高活性而一直作為幽門螺桿菌根治治療的主要藥物之一。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 許多厭氧菌對甲硝唑的耐藥性不斷增強;而奧硝唑作用明顯優于甲硝唑, 主要在肝內代謝, 在體內主要以細胞毒作用的原藥和中間代謝產物作用于厭氧菌的DNA, 使其螺旋結構斷裂或阻斷其轉錄復制而致其死亡, 達到抗菌目的[8]。
埃索美拉唑是一種新型的PPI,口服生物利用率理想,其抑酸效果好。一項關于埃索美拉唑和其他質子泵抑制劑根治幽門螺桿菌療效比較的Mata分析表明,埃索美拉唑的平均幽門螺桿菌根治率為86%,其他質子泵抑制劑為81%;與奧美拉唑相比,以埃索美拉唑為基礎的三聯療法的幽門螺桿菌根治率相對更高。原因可能在于埃索美拉唑為奧美拉唑的S異構體,其肝臟首過效應小,經細胞色素P450(CYP)2C19羥化少,內在清除率較低,因此相對于同等劑量奧美拉唑,埃索美拉唑的血藥濃度更高[9]。
本研究中使用標準劑量埃索美拉唑,聯合應用左氧氟沙星、奧硝唑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慢性胃炎,連用1周,幽門螺桿菌根治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同時無明顯毒副作用發生。作者認為以埃索美拉唑聯合應用左氧氟沙星、奧硝唑組成的新三聯療法是一種高效、安全的根治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理想方案,值得臨床推廣使用。(參考文獻:埃索美拉唑、左氧氟沙星與奧硝唑聯用治療慢性胃炎效果,趙清喜,齊魯醫學雜志2010年第25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