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老年人常見病癥,臨床發生率約40%,許多人為此使用多種緩瀉劑,但收效甚微。筆者對20例患者采用西沙必利配合常見緩瀉劑治療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 均為老年便秘病人,共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齡60~84歲。常用的緩瀉劑有麻仁丸、大黃蘇打片等。所有病人均為使用緩瀉劑效果不佳者,大便間隔時間為3~7日,部分病人需借助甘油栓才能將大便解出。
1.2 觀察方法 排除其他因素的影響,所有病人試驗過程中維持3個不變,即保持飲食方式、原服用的藥物和緩瀉劑劑量不變,受試者另增西沙必利5mg/次,3次/d,飯前0.5h服用,服藥同時注意大便情況的變化。
2 結果
2.1 療效判斷標準 (1)痊愈:大便1次/d或1次/2d,便質較軟;(2)顯效:①便秘癥狀明顯改善,每次排便間隔時間及便質接近正常。②大便質地稍干結,但排便間隔時間在 3日以內;(3)有效:①排便間隔時間較前有縮短。②便質干結情況有所改善;(4)無效:服藥后便秘癥狀無改善。
2.2 顯效10例,占50%;有效8例占40%;無效2例,占10%;無惡化病例。總有效率90%。
3 討論
腸內食物的順利通過以及食物殘渣的正常排泄必須有一定的推動力,在進食間隔期間,這種推動力維持著消化道的正常活動。隨著年齡的增長,此功能逐漸減弱,此為老年人便秘者眾多的癥結所在。對年老體弱多病者,便秘還會導致一些難以預測的危急情況,甚至威脅生命。沙必利作為一種胃腸道動力藥,選擇性地作用于胃腸道,通過增加腸肌間神經叢節后乙酰膽堿的釋放來增強胃腸道運動的動力,從而不斷地促進腸內容物通過胃腸道,增加病人排便頻率,使便質變稀,并可縮短口腔至直腸轉運時間,改善直腸括約肌壓力。總之,西沙必利治療老年人便秘期間應注意消除過度緊張情緒,多喝開水,增加食物中纖維素含量,培養良好的排便習慣,這樣有利于提高療效。(參考文獻:西沙必利治療老年人便秘20例觀察,劉文祥, 中華現代中西醫雜志2004年第2卷第10期)